第六屆周夢蝶詩獎揭曉 洪萬達、范家駿、黃曦晴(王和平)等三人獲首獎
備受矚目的第六屆周夢蝶詩獎首獎得主誕生!本屆共有來自全球華文現代詩集創作一百六十件參賽,共十九件進入 閱讀更多
備受矚目的第六屆周夢蝶詩獎首獎得主誕生!本屆共有來自全球華文現代詩集創作一百六十件參賽,共十九件進入 閱讀更多
題材多元豐富,實驗性強 小說並不等於編劇。不知道是否被影視小說這個名字所影響,有幾篇會突然掉到這樣的 閱讀更多
萬物皆有情,展現散文新面貌 在疫情的衝擊下,面對各項管制狀態,對於人性的壓抑,我們究竟有沒有反思?同 閱讀更多
詩如舞蹈,要留白也要飛躍 想像、情感,還有表現技巧,這三者在詩裡頭堪稱是整體,他是一個完成的過程。沒 閱讀更多
以文學的隱喻,探求報導的真實 報導文學裡要有報導的真實,但用文學的想像、文學的描述能力,讓整個生命故 閱讀更多
愉悅的閱讀 與國際接軌 影視小說到底要偏重哪一點?它是要有創意的、可以引發人想像空間,這就會是個成 閱讀更多
報導是爸爸,文學是媽媽 「報導文學」第一是田野調查,第二個是文章是否有很強的問題意識,否則就只是散文 閱讀更多
文質文情相稱 年輕前衛並重 我相信現代詩能將這個時代的意涵透過作品呈現出來,不管是談臺灣高齡化社 閱讀更多
有疫情有親情 有傳統有創新 散文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非虛構的文類,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應該要夠成熟、精準, 閱讀更多
決審會議:2020年10月9日下午2時 決審委員:平路、郭強生、袁瓊瓊 記錄/許文貞、攝影/鄧博仁 閱讀更多
報導文學與報導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報導文學必須從現實的材料中帶出新意。作品是不是文學,是最重要且必要的條 閱讀更多
詩的本質不應捨棄,事件、題材不妨是日新月異,精神卻還是恆久不變的。換言之,還是回到柏拉圖詩學的「真善 閱讀更多
散文基本上是比較曖昧的文類,尤其現在,散文與現代詩似有一種合流的趨勢。這的確不是一個文學的時代,台灣 閱讀更多
本次小說獎有許多作品的題材是有關歷史的記憶甦醒的,台灣的傷痛記憶並不是一家獨大的,放眼其他地區一樣有 閱讀更多
這批作品普遍深刻度不夠,好像為了「鄉鎮書寫」而書寫鄉鎮,因此有資料排比堆砌、急著表達、社教意味太濃、 閱讀更多
首重能夠感動,即能掌握作者意涵,其次是意象精準、語言節奏清楚。每年都很怕傳統的東西被拋棄,很慶幸今年 閱讀更多
因為其他都太無聊了 主持︰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王宣一、張小虹、楊照、夏曼‧藍波安 時 閱讀更多
好作品就是要加碼! 主席︰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季季、平路、陳芳明、張大春 時間︰9月 閱讀更多
報導文學有兩個最起碼的定義,第一、要有一定程度的問題意識;第二、要有一定程度的人文關懷。 有了這兩個 閱讀更多
詩應是自內而外的,無論是從身體、生長環境、靈魂深處發展出來的都好,這種由內而外的詩質特別重要; 其次 閱讀更多
好散文應要能夠含蓄特殊與普遍,感性與知性,實在與虛設。 由個體出發走向人性的關懷,思考自身的問題,又 閱讀更多
新聞書寫展現專業精神的關鍵就在於「公共性」,報導文學固然容許較多主觀的看法, 但是感情太過強烈,就會 閱讀更多
一首好詩能夠把讀者帶離讀詩的當下,到達遠方,「如何寫」比「寫什麼」來得重要 主持:劉克 閱讀更多
散文應是「誠實記錄思緒」的文體,但看到很多沉重、黑色、虛胖的文字,卻缺乏幽默輕快的作品 主持︰劉克襄 閱讀更多
作者大多無法在4000字內施展小說藝術,這些作品書寫主題過窄,缺乏大問題與深刻人性的省思。然而,這1 閱讀更多
報導與文學兩者都要兼顧,文學的定義見仁見智,報導就是有一個事實,把它呈現出來,在內容上就沒有太多偏頗 閱讀更多
語言大概是詩人最大的挑戰。我首先會看的是押韻;第二是看它表達的東西;最後一個標準,也是讀詩人的最基本 閱讀更多
散文能不能做為一個文類/如果能做為 一個文類,它的特色在那裡?跟詩、小說有什麼不同? 在雋思交會時互 閱讀更多
在這個後現代的潮流下,文類已經被混淆了,很多小說讀起來基本上就是散文,沒有小說所具備的戲劇性衝突、情 閱讀更多
這次評選中的一個問題在於我們與青少年次文化的斷層,若我們不瞭解流行的日劇、漫畫,評這些詩就蠻危險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