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時報文學獎新詩決審會議記錄

語言大概是詩人最大的挑戰。我首先會看的是押韻;第二是看它表達的東西;最後一個標準,也是讀詩人的最基本的標準,應該還是感動

在黑暗中發現星辰                   ⊙高婉珮/記錄整理

 

九月三日下午,人間副刊主任楊澤、副主任焦桐,以及本屆新詩獎的決選委員──楊牧、向陽、席慕蓉、鍾玲、高大鵬,
各自帶著晉入決選的十二首新詩,在「德也茶喫」的茶香中,進行新詩決選。

本屆新詩組徵文自四月十六日開始收件,七月三十日截止,共收到海內外合格作品二三○篇:國內二一六篇、中國大陸
十篇、海外四篇(英國兩篇、美國兩篇)。

初審由顏艾琳、羅葉、劉洪順、須文蔚、王添源、葉振富等六位委員分為三組審閱,有四十篇作品晉入複審,再由
楊澤、陳家帶、蕭蕭、初安民、羅智成等五位複審委員共同審閱,共選出十二首決選詩作,依作品編號順序分別是
〈一首詩的誕生〉、
〈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幾張照片〉、
〈綠色的一個早晨〉、
〈台灣黑熊和雲豹〉、
〈遊仙〉、
〈二二八放假那夜我寫詩〉、
〈室內設計〉、
〈在火山口寫字的人〉、
〈侏羅紀公園〉、
〈麒麟狂醉〉、
〈導尿管〉、
〈夜遊者──六張犁荒塜遺書〉。
投票前,評審委員先陳述自己的評審標準。

  • 評審標準

楊牧:我在評審時,會去看一首詩的獨創性、原創性,作者怎麼把他想表達的東西跟形式、技巧配合起來,
還有一首詩的平衡、或者作者故意要它不平衡,這些都好像有一種技術上的內涵在裡頭。我今年的感受又多了一層,
這十二篇作品裡,差不多有十篇的文字都非常、非常尖銳,好像每一位參選者,都想要鍛鍊出自己在文字上的
獨特風格,而且每一個作者的方向都不一樣……,讓我覺得這是不是一種時代風氣或是什麼因素的影響,也許是
因為我們生活裡面滿街的店招,也許是在報纸的新聞標題裡被大量引用的雙關語……,這樣尖銳的用字,是不是
我們九○年代世紀末在語言上的一個特別的現象?我一邊讀這些詩,一邊在想這樣的問題,所以,當我看到其中
的某一、兩篇作品,能夠在樸素與傳統的抒情風格裡頭運作的時候,反而使我覺得很驚喜。

鍾玲:語言大概是詩人最大的挑戰。我首先會看的是押韻;第二是看它表達的東西,有些文字是故意用一種
比較「抽空」的方式來寫,把所有的連接詞什麼的都抽掉了,我會特別小心去看這樣的情形是不是作者故意的,
我怕讀了沒有辦法馬上懂,而把一首詩的價值給抹煞掉了,因為評詩的時候,會有價值的累積。最後一個標準,
也是讀詩人的最基本的標準,應該還是感動,作者寫的是不是有厚度和深度的層次,而這些層次是不是我能夠
接觸得到、或了解得到,雖然這是滿主觀的。

向陽:我覺得這些詩都太過雕琢了。詞藻上都想盡辦法要做得很美,或者是翻陳出新,然則太過頭的雕琢
,卻造成閱讀、溝通的障礙。譬如說用典,如果用得很好,那障礙是讀者的問題,不是作者的問題;但是
這裡面有一些詩,它想翻陳句翻出新的東西來,結果對它原來所想表達的詩的境界,或者是某種感覺、感情、
思想都造成傳達上的障礙。我在看這些詩的時候覺得,是不是到了九○年代之後,是不是已經有很多作者,開始在
尋找新的文字、表達方式,或新的符號,而因為這樣的語言、符號還沒有出現,所以才造成這種閱讀上的障礙。

我覺得一首詩的「生命感」很重要,不管詩用的是最樸素的語言、雕琢的語言、造作的語言、或者是故意
造作的語言……,如果能夠讓人感受到詩裡面有生命的動力,有那種會讓人家沸騰的感覺,可能比技巧還重要。
除了生命感以外,創造力是第二個重點。第三,也許是我四十多歲了,心境比較蒼老,我比較喜歡素樸的東西。
此外,想像也是所有的詩不可缺乏的,我覺得假使在詩人可能的範疇內,對他所生存的現實、或者社會,
多一點批判的能力,給我們一些對社會的新的觀點,也許會更好。

高大鵬:這些作品大體上反映了後現代、世紀末的情調。第二,我想這些作者都是比我們要年輕一些的詩人,
感覺他們好像在時空的轉變上摸索掙扎著,所以他們在意象的處理滿擁擠的,也因此影響到意義的表達,讓人感
覺到這個時代給他們的壓迫感。在這十二首詩裡,我感覺他們是想試著創造出一種新的風格,但是還沒有看到很
圓熟的表達,只是看到這個時代的倒錯、混亂。

席慕蓉:如果我知道它不是為新詩獎而寫的,我讀了會覺得比較舒服。對不起,其實我們叫人家比賽,人家就應該
要把它當作比賽來看待,可是我覺得詩人恐怕應該不要「志在必得」。所以我反而喜歡詩裡面有一點點錯誤、
有一點放鬆、有一點不在意,我反而對那種不在意的詩裡面出現某些不是那麼完整、不是那麼繁複、層次不是那麼多
的詩比較喜歡,而且我覺得這種「素樸」,其實是有一種詩人的驕傲在裡面。當然,每個人做事的方法不同、寫詩
的方法也不同,這真的是我個人的意見,但是我在評詩的時候,喜歡的反而是比較「淡然處之」的詩。

■第一次投票(各圈選三篇):

得四票者:〈一首詩的誕生〉(楊、向、席、鍾)

得三票者:〈二二八放假那夜我寫詩〉(席、鍾、高)

得兩票者:〈遊仙〉(向、高)

〈室內設計〉(向、高)

得一票者:〈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幾張照片〉(席)

〈綠色的一個早晨〉(楊)

〈在火山口寫字的人〉(鍾)

〈麒麟狂醉〉(楊)

△一票的討論

  • 〈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幾張照片〉

席慕蓉:當然你可以說它寫得好像不是很精緻,它其實是在寫人對某一種東西的不可介入;我喜歡它的不在意。
就好像我們對很多知識很了解,對很多事物很關懷,但是其實這些都是不可介入的。我喜歡這首詩是因為它表達了
一種由資訊所帶來的對知識的「無望」。

高大鵬:意義模糊、意象也不突出,像發黃的相片,看不清楚什麼期待出現的東西,不過它的題目有魅力。

向陽:它想營造出照片給我們的圖像感覺,這些照片每一張獨立地去看都很漂亮,但是當這幾張照片連接起來
之後就落空了,看不出來這些照片和題目的阿爾及利亞有什麼關連。

鍾玲:它在表達方面有些矛盾,比如說倒數第七行「這兒沒有任何道路可以讓你攀登」,道路根本不是讓人攀登的,
道路應該是走的。就在這些細小的地方,似乎對文字的表達有點不能掌握。再比如「細菌活動又像木柴一樣將自己燃
盡」,這好像是無法同時存在的。詩的表達應該是表面上看來不合理,但是仔細想想又很合理才行,但這首詩在努
力細想之下,都沒有辦法得到合理化的感覺。

楊牧:我把這篇排在十二篇中幾乎是最底下的,它整篇零零散散的,察覺不出美學上的統一性,整首詩是很鬆散
的,整篇作完之後就一起垮下來了。

  • 〈綠色的一個早晨〉

楊牧:讀了這麼多用比較凶暴的表達方法的作品,這首詩忽然回到一個清晨時分的一種感傷──連「感傷」這兩個字
作者都敢在詩裡面用!讓我有一種鬆懈、一種思鄉(nostalgia)的感覺,所以我把這首詩的排名排得很高。它抒情的
風格是可以解釋、可以支持的,是可以一步步具體講出來的;它的思想彼此之間有關聯,意象在互相之間都有一種結
構性的關係。我還喜歡它文字的音樂性,傳統的詩就是這個樣子,有時候它甚至還不怕押韻,可是它又不是那種傳統
詩的押韻,它是一種很自然的韻感,敢回到我們從前看的那種詩的勇氣,使我覺得相當感動。

鍾玲:它的風格像四○年代的詩,不過風格像倒是無所謂,我覺得它有一個地方寫得很好,像一開始它說「白色圍
網圈著,藍色的寶石被遺忘」,這是講游泳池嘛!最後,它的結句是這樣:「那裡,已經煮著一鍋會叫的小孩」!
就是小孩在游泳池游泳,然後一邊叫、一邊鬧,煮成一鍋水的感覺,真的是神來之筆!但是有些地方,又弄不清楚
它為什麼要這樣寫。

向陽:一首相當抒情的詩,不過裡面有些小問題。作者希望透過顏色去表現,不過卻被一些東西破壞了,比如
像「力有未逮」、「量著膠結之外的暈眩」,硬生生地插進了一句成語,或是很拗口的一句創作未完成的詩句。

高大鵬:這首詩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有點老派,有點像五四時代的風格,跟它想要表達的東西,好像有點扞格不入
的感覺,形式上比較呆板。第二,它的語句比較陳舊,像開頭「清晨,一些孤寂,一些感傷」這樣的句子,好像
比較沒有獨創性、沒有創造力的感覺。還有一些文藝腔調,似乎也可以避免,像「染得一深綠鬱」、「花溼了雙頰
的冰涼/如昨夜碎落的星光」,我覺得這有些太煽情(sentimental)的味道,跟它的比較後現代的味道,顯得不太搭調。

席慕蓉:剛剛向陽說它想要形容顏色,在這首詩裡面匱乏的,就是顏色。第二,它可以很鬆散,但是它實在不夠敏銳。
我覺得它沒有顏色、它看不到顏色,它只是用代名詞替代顏色。它用了很多代名詞,它所想要寫的東西並沒有出來。
光就在顏色的描寫上,我認為它說了「綠色」,但是「綠色」並不在。

  • 〈在火山口寫字的人〉

鍾玲:其實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光是這個題目「在火山口寫字的人」,就很有意思,因為這個意象很特別,
跑到火山口去寫字,當然這個火山是一種比喻啦,這個火山可能是內心世界的火山。我喜歡它的是它抒情的聲音。

楊牧:它在整個文字的安排、還有意象的安排上,不是很有效。讀的時候就好像一波、一波的文字這樣過來,
不過並沒有把我沖倒,我掌握不住它,它也掌握不住我。一開始我就不知道默里思是誰,它大概寫了四十行吧,讀完了
以後,我還是不知道默里思是誰,我知道大概是一個攝影師。它使用的文字也不是很精準的做法,我沒辦法把它排在前面。

席慕蓉:其實它好像有一個時光的重疊,就是老的默里思和年輕的默里思,講的是歲月裡人跟人對某些追尋主題的
重疊,這個東西我覺得他寫得很好。但是到了後來變成「筆筆、腳腳、桌桌、螞螞」,我覺得好可惜!

高大鵬:第一個問題是閱讀上的障礙,就是不知道這個「默里思」是誰?第二我覺得它在意象上的表達不夠精確,
像它後面說「把光緊攬」、「影像在纸上悄悄強大,張拓歲月」──這個「光」要怎麼「緊攬」?我覺得這首詩在意
象上不夠精確,在意義上又很難解讀,讓我沒有辦法有什麼共鳴,也不能形成感動。

向陽;它大概想透過火山口,來象徵一個假設叫做默里思的人,他在延續著上一代老默里思跟他自己的情人……
也就是說,在火山口延續未來,所以火山口應該是他主要的一個象徵。那它的缺點就正在於,既然要把火山口當
做一個主要的象徵符號,那這個象徵基本上要成功,但是我並沒有看到它成功,那種火山口要吞噬人、或者要爆發
的感覺並沒有出來。

〈麒麟狂醉〉

楊牧:這是我的第三名。基本上它是要說,在這個時代的男男女女,對好的東西的品味(taste)沒有了,或者
是淪落、淪陷了。這裡所謂的「好」,指的是比較高貴優雅的東西。可是,寫作這首詩的人,用曲折的辦法來表達
這個東西,他選擇用「麒麟」這個意象來發揮。這個選擇是滿好的,而且它選的詞藻、比喻等,都相當能夠結合在
一起,能夠相當有效地把它所想要講的東西講出來;而且,雖然它轉了好幾個彎,寫得很曲折,可是我讀完了以後
,我實在知道它想要告訴我的是些什麼東西。

席慕蓉:一開始這首詩有些東西讓我覺得煩。但是,聽了楊牧這樣講,又覺得滿喜歡的。一開始我不喜歡是覺得
很煩那個「麒麟狂醉」的感覺,可是它其實是滿痛的;我本來是不喜歡它把「櫻木花道」、「電子雞」都放進來,
也許這是基於我對詩的潔癖,可是我倒覺得,它真的把事情說得非常清楚而精準。

高大鵬:十二首詩裡,提到「麒麟」的有兩篇,一篇是這首,一篇是〈遊仙〉。我覺得好像〈遊仙〉要表現得比
它成功一點。這篇鎖定在「麒麟」身上,其實講的是一種時空錯置,這其中,它有些句子寫得滿漂亮的;但是有些
地方的表達,也滿失敗的,像「櫻木花道」、「浦飯幽助」,我知道它想要做一個反諷的效果,但是表達失敗嘛。
整體而言,我覺得它沒有做到「客觀的投影」,我還是不能非常了解它想要說什麼,我有一種失焦的感覺,雖然它
有很多很好的句子,但是它沒有辦法形成一個完美的結構。

向陽:它牽涉到寫作的人對資本主義社會大眾文化的橫行與賊慾橫流,使得文學、或者是它所說的麒麟受到傷害
。文字是有點雕琢,它希望把麒麟、孔子、春秋的典故,放到台灣的台北東區,比如說像pub之類的地方,所以它把
古典和現代錯置,以彰顯麒麟為何狂醉的原因。比較大的問題是,整首詩寫到最後,透過「櫻木花道」、「浦飯幽助」
、「電子雞」所想表達的反諷的力道,沒有辦法把它前頭的那種「麒麟狂醉」的感覺表現出來;而它也墮入了它所想
要批判的流行文化、大眾文化的窠臼,看起來它是想用這個來反大眾文化,但實際上力道卻弱掉了。

鍾玲:文字上雖然雕琢,其實滿好的,就是說雕琢得還滿自然的,在某些句子裡,它對文字的掌控是滿成熟的。

△兩票的討論

  • 〈遊仙〉

向陽:我相當喜愛這首詩,它很可愛,而且帶著相當大的嘲諷,包括押韻,都是為了嘲諷而來。雖然它的押韻不是
那麼精準,但是連押韻上的不精準,都故意有一些做法,它把舊的東西放出新的意思來。同樣的,這首詩也是希望用
舊的文字,去表現新時代的錯亂。突破了我們過去對詩所訂定的某種標準,而且它用了「黑色幽默」技法,寫出了我
們當今台灣社會的亂象。從反諷的角度去看,它的用語相當準確,在文言與白話之間,在俚俗的語言和優雅的語言之
間,它是錯雜相置,相互之間又有新的發明。

而且,作者用了一個基本上看起來很整齊、很呆板的格式,可是他卻營造出詩的那種「亂」的感覺,換句話說,他
這個整齊的格式有一個寓意,是在整齊當中看出亂來,所以他這個格式是有作用的,讓你在整齊當中可以看出亂來,
就是「序中有亂」。最後,是我剛剛提過的押韻,我覺得他的音韻處理是有意的,他採取一種隨意押韻,然後類韻相
隨、或者類韻間隔的安排,來形成一個自然的律動,不但不會有落入俗套的感覺,還會形成一種詼諧感。我覺得這首
詩在形、音、義上,都能夠相互呼應,而且具有批判的力量。

高大鵬: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第一它活用古典的技法,有種反高潮和機智的風趣,原本高雅、嚴肅的文學,到
他筆下變得滑稽而不搭調,形成一種十分鮮活而生動的反諷。第二是押韻,它用古典為韻,表達對世紀末台灣社會資
本主義的橫流、人的物化的反諷,技巧上相當成功,作者透過出自古典的高雅韻腳,來表達這種反諷,感覺上是很滑
稽、荒謬、錯亂的,確實能夠表達出詩人想表達的東西。

席慕蓉:我覺得它的企圖心太強。

楊牧:這一篇比〈室內設計〉要好得多了,它想要說的是一個政治的狂飆。但是它文字的安排,就是整首詩技巧上
的安排,不是很成功,其實我已經認為這首詩有九十分了,大概是前四、五名,不過再看看總覺得這裡不對、那裡
不對。是什麼原因呢?後來我想想,是因為作者有充分的想像力,可是它這個想像力,可能不是imagination,而是
另外一種不能延伸、不能自成格式的fancy,是第二等的想像力。包括它用典用到多以後,變成這裡改一個、那裡
改一個,這本來就不是我喜歡的,像「君無出門」,其實也不是他寫的,這是李賀講的;還有,他第二段的「來日
大難」,我原本以為他下面要接「口乾舌燥」,沒想到是「枯井口吐出一口痰」,我想這個已經有一點點超越我的
容忍限度。否則,這首詩有一個我相當欣賞的特點,就是它往往能夠用一個意象,結合另一個意象,再生出第三個
新的意象來,用A加B,變成一個C出來;B和C再滾一滾,又變出一個D出來。這是有點工夫,但是整體而言還
是太粗糙了一點,所以我沒有把它放在前三名。

鍾玲:我讀詩滿注重它的聲音,就是詩人透過文字要跟你對話的感覺;而這首詩好像把個人的因素都除掉了,好
像它不是一個詩人、也不是要跟你產生什麼對話,它是諷刺詩。諷刺詩應該要寫到像高大鵬、向陽剛剛說的幽默、
機智,但是這首詩只有少數地方給我這種感覺。

向陽:它在講死掉的飆車族,祭他們的靈魂的詩,叫他們不要出門,等於是台灣的乩童在念咒,有一種民俗的
趣味和魅力在裡面。

  • 〈室內設計〉

高大鵬:寫現代人的生活和對資本主義無奈的批判,批判之中,卻好像也不幸地身陷在這種文化裡面,有反諷的
意味,並且很真實地反應出這個社會的問題。第二,好像有一些理想堅持,但是又堅持不了,裡面處處有反諷。第
三,它段落的安排也有趣,每一段的開頭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到後來都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剛好都是相反的。
我覺得這首詩對於拜物主義、玩物喪志的「丑」態,表達得很成功,所以我給它比較高的評價。

向陽:事實上是寫現代人的迷信、對居室的不安全感,事實上,它正是用要求安全來表現不安全感,的確有相當
的嘲諷性。它的每一段的第一行其實都相當散文,而且都相當口號,但是就像高大鵬講的,這些口號到後來都會被
顛覆掉。看得出來現代中產階級在心靈上的空虛。但是這首詩也有缺點,比起〈遊仙〉,它的趣味性太弱、太枯燥
、太嚴肅、太批判。此外,散文式的語法太多,意見也太多,在話說得太多的情況下,想像力也顯得比較薄弱。

鍾玲:結構滿嚴謹的,整首詩分為四段、每段有一個主題,把九○年代的生活表達得具體、透徹,就諷刺詩來說
,寫得還不錯,因為你真的知道它每一段都在說什麼。

就諷刺筆法來說,相對於〈遊仙〉,我比較喜歡這一首。

楊牧:我知道它是想要諷刺、批判當今台灣社會的一些現象,然後用詩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我總是覺得它其實
還是未完成,還是停留在一個報紙新聞的層次。當然,寫詩並不是不能融入新聞素材,但是我覺得它是被新聞收買
過去,詩的這部分想要完成的後續力量很微弱。

席慕蓉:它不是散文,也不是散文詩,而比較接近標語。它真的是把台灣的某種特色或感覺,做了某種程度的呈
現,但悲哀的是,難道我們台灣就真的是這樣子了嗎?

高大鵬:它好像有點故意融入了某一種廣告語言……

席慕蓉:對,它這是廣告語言而不是散文。

△三票的討論

  • 〈二二八放假那夜我寫詩〉

鍾玲:這首詩把「二二八/放假/那夜/我寫詩」拆成四個題目,作者用後現代遊戲的語言來寫,像用「老我們」
、「小我們」這兩個辭彙來代替「複製人」和「被複製人」。有些句子也有新意,能夠用詩的語言來寫平常的意思。
它坦誠、真實,像現代人對二二八的感想就是放假,可以不用上學、不用蹺課、不用出門。在「那夜」的那一段,是
用男人和女人的性關係來比喻兩岸關係,雖然不能說寫得很深、很多層次,但是比喻巧妙。它的第四段可能弱了一點
,前三段都寫得不錯。

高大鵬:二二八本來是一個滿敏感、嚴肅、嚴重的主題,但是對他們X世代、或是Y世代的人來說,他們對二二八
的感受完全不一樣,當中有很大的落差、代溝。而這首詩成功的地方,就在於成功地把這種落差表達出來。

席慕蓉:我反而喜歡第四段,這個作者的年紀不一定多小,只是在表達對於政治強加諸於人的厭煩,使得他對二二八
應該要感動卻沒辦法感動,使得他產生對世界的厭倦、無趣,就像雙十節不應該是這樣而變成這樣。

楊牧:這首詩對我完全沒有感染力,這是現代的問題,而且詩裡面講的,不止是一個問題,是好幾個問題。可是我覺
得他寫出來的,不是真正會感動我的作品,其中一個問題是,很多現實台灣社會的問題,可以寫出來,可是他又覺得寫
出來好像不夠有詩意,所以全部用猜謎的,好像「藍白紅三色的旗」,其實就是青天白日旗;另外像「紅毛的」、
「愛鬥牛的」、「愛九十度哈腰的」……,全部都在猜謎!這種猜謎不是詩的精髓!作詩不止是「換字」而已。另外一
點,題目的安排也沒有創意,近三、四十年以來的台灣,很多人都作過這樣的實驗。

向陽:我認為它不止在猜謎,它還拆句子,玩擺攤子的遊戲。它擺了四個攤子,第一個攤子是「二二八」這個攤子,
第二個攤子是「放假」的攤子,然後是「那夜」的攤子,最後一個攤子是「我寫詩」。我感覺這是做出來的、造出來的
詩。我不曉得作者的年紀,但是我感覺他可能有一種「失憶症」,就是「歷史的失憶症」,因為他顯然對台灣史不夠了
解。二二八事件,不管對本省人、外省人、台灣人,或者國民黨來說,全部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到了作者筆下,
居然變成一件很無聊的事情,我覺得很難想像。第三,特別是到了「那夜」,寫中共對台灣的飛彈武嚇,沒想到在
他看來,居然會是手淫,我很難想像這種和識分子的虛無。

△四票的討論

  • 〈一首詩的誕生〉

席慕蓉:它不一定寫得那麼完整,但是相對於其他的詩,它的自由度很強,而且它對空間的形容,實在是很了不起,
一個詞可以有三層意思,裡面有自己內在的空間,又有跟別的地方接觸的空間。這首詩有很強的撞擊、迴盪的感覺。
我唯一比較不喜歡的,是它在倒數第二段的「第九交響曲」和「九層塔香」,它不是非常好的一首詩,但是它的某一
種生命的感覺,好像可以把我帶到某一種我說不清楚的地方,而這種密度也好、撞擊力也好,都是我心裡面的第一名。

楊牧:這是我的第二名。我在「第九交響曲」旁邊寫的一個字──「隔」!不過大致說來我覺得它是相當有
獨創性的,它想要解一個謎團──詩的創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透過一個相當有次序和層次的隱喻與象徵,把一首
詩的誕生用詩的方式講出來,我們可以說它是一首「論詩的詩」。在這十二首詩裡頭,當其他的詩那麼熱心地在討
論東區的問題、西門町的問題,它卻能夠回過頭來,這樣地追究一首詩的誕生的心意和熱情,我覺得很難能可貴。

鍾玲:這首詩試著各種不同的面向來探索創作,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意象有點複雜甚至有點凌亂,仔細讀起來,還
是可以追索出一個脈絡,像第二段「揮舞的翅膀,引我猜想那是天使/它們曾經被刻畫在虔誠之內」,你以為它是
在講宗教,其實它是在講閱讀;還有後面的「由竹片到印成紙頁/經過油墨反光折射」,它是在講印刷史的過程。
然後它又從閱讀的經驗,跳到後現代的感覺,講用電視、電腦來看東西,然後又跳回到創作,這時候,胎兒意象就
出來了……我滿欣賞它的是倒數第三段,講符號和密碼,我覺得語氣上的虔誠處理得很好,還有對創作的一往情深,
它也許不是很精確,但是虔誠的語調真的處理得很好。給我感覺最強烈的,是最後一段,「此刻,我感到背部微微
騷動/幼嫩如芽的翅羽正要破繭而出」,好像一首詩真的要誕生了,剛好和它前面講的「天使」相映成趣。

向陽:我喜歡這首詩。第一,它跟其他的詩比較起來,不會那麼作怪。第二,每一個象徵之間,都有關連,可以說
它是一個類比的意象,在黑暗當中看見星辰,在星辰過去之後它開始進入電腦螢幕(電腦螢幕也有星辰的感覺),然
後又跟胎兒的超音波照射也有關係。我們可以看到從醞釀一直到誕生的過程,它從黑暗開始處理,從黑暗當中找尋光
亮,在渾沌當中找尋一個出路。此外,它又要找密碼,而密碼又是進入電腦的鎖匙。它把詩、閱讀、創作之間的隔絕
描寫得不錯,整體來看,它採用的類比意象非常的豐富、完美、互相可以印證,而且繽紛多姿,語言的表現也不俗。

高大鵬:我並沒有特別喜歡。就像楊牧老師講的,這是一首「論詩的詩」,讓我聯想起陸機的〈文賦〉,它論文章
的作法真是非常好,比較之下,這首詩就有點相形失色。不過這首詩的意象也很豐富,把整個創作流程很鮮活地交代。

■第二次投票(各圈選三篇,以5分、3分、1分評分)結果:

〈一首詩的誕生〉:20分(楊5、向5、席5、鍾5)

〈遊仙〉:8分(高5、向3)

〈綠色的一個早晨〉:6分(楊3、鍾3)

〈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幾張照片〉:3分(席3)

〈二二八放假那夜我寫詩〉:3分(高3)

〈室內設計〉:3分(鍾1、向1、高1)

〈麒麟狂醉〉:2分(楊1、席1)

 

〈一首詩的誕生〉獲最高分(20分),是本屆新詩甄選獎首獎,次高分〈遊仙〉(8分)
與第三高分〈綠色的一個早晨〉(6分),獲本屆新詩甄選獎評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