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時報文學獎小說組決審會議記錄
好作品就是要加碼! 主席︰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季季、平路、陳芳明、張大春 時間︰9月 閱讀更多
好作品就是要加碼! 主席︰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季季、平路、陳芳明、張大春 時間︰9月 閱讀更多
報導文學有兩個最起碼的定義,第一、要有一定程度的問題意識;第二、要有一定程度的人文關懷。 有了這兩個 閱讀更多
詩應是自內而外的,無論是從身體、生長環境、靈魂深處發展出來的都好,這種由內而外的詩質特別重要; 其次 閱讀更多
好散文應要能夠含蓄特殊與普遍,感性與知性,實在與虛設。 由個體出發走向人性的關懷,思考自身的問題,又 閱讀更多
新聞書寫展現專業精神的關鍵就在於「公共性」,報導文學固然容許較多主觀的看法, 但是感情太過強烈,就會 閱讀更多
一首好詩能夠把讀者帶離讀詩的當下,到達遠方,「如何寫」比「寫什麼」來得重要 主持:劉克 閱讀更多
散文應是「誠實記錄思緒」的文體,但看到很多沉重、黑色、虛胖的文字,卻缺乏幽默輕快的作品 主持︰劉克襄 閱讀更多
作者大多無法在4000字內施展小說藝術,這些作品書寫主題過窄,缺乏大問題與深刻人性的省思。然而,這1 閱讀更多
報導與文學兩者都要兼顧,文學的定義見仁見智,報導就是有一個事實,把它呈現出來,在內容上就沒有太多偏頗 閱讀更多
語言大概是詩人最大的挑戰。我首先會看的是押韻;第二是看它表達的東西;最後一個標準,也是讀詩人的最基本 閱讀更多
散文能不能做為一個文類/如果能做為 一個文類,它的特色在那裡?跟詩、小說有什麼不同? 在雋思交會時互 閱讀更多
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備受全球華人關注的「旺旺‧時報文學獎」,今年邁入第40屆,除了延續上屆網路報 閱讀更多
在這個後現代的潮流下,文類已經被混淆了,很多小說讀起來基本上就是散文,沒有小說所具備的戲劇性衝突、情 閱讀更多
這次評選中的一個問題在於我們與青少年次文化的斷層,若我們不瞭解流行的日劇、漫畫,評這些詩就蠻危險的 閱讀更多
散文不是散亂、零散的,段落之間要有密切連結,「筆記」是無法完成一篇散文的組織結構的 生命的厚度 閱讀更多
越短的小說,使用概念與技術就要更有警覺,特別是主題運用至隱喻技術時,能不能用得好。 新世代,新驚喜 閱讀更多
有時失控的創新會變成怪異,其實返璞歸真也是一種創新 寂靜中爆裂的猜想 閱讀更多
散文是一個講究文字修養的文類,而且意境要高,筆尖要帶情感,才能情理相融 暗夜裡藏不住的鑼聲 閱讀更多
文學作者應該有企圖去開發新題材,尋找有別於同代作者的敘事策略。也許文學不一定能進步,但是文學能像波浪 閱讀更多
鄉鎮書寫是以鄉鎮為對象,空間上的地理特色應標誌出來、呈現出時間的磨痕;人在哪裡,因為人才能夠帶來種種 閱讀更多
一首好詩必須是創新的,有新的切入點,新的透視、新的策略。 讓詩帶著走 ⊙伊里 閱讀更多
四千字的小說大體而言會給人情節的期待,哪怕是更為外顯性的動力,不只是心理層面的 美麗新視界 閱讀更多
散文應是大方的,同時具有可供對話的空間。 彈奏湛藍的生命樂章 ⊙李欣倫/紀錄整理 & 閱讀更多
詩必須用意象表達,將概念轉化成鮮活的具體事物,隨著內容而產生結構,最後必須以詩的語言、音樂性和節奏感 閱讀更多
報導文學基本上是以關懷為寫作中心的文體,包括對人和自然的關懷,或是從旅遊所見所聞等種種類型所發展的文 閱讀更多
城鄉書寫融合旅行文學的情調、報導文學的使命,以及散文體清新書寫的方向。 遊走於旅行與報導 閱讀更多
詩要反映社會的某些東西,各自有各自時代的問題,各自有不同的社會、時空須面對 一首好詩,一個世界 閱讀更多
一篇文章,若是讀了還想再讀,讀完了觸發思考,這就是吸引人的文章。 穿透傳統的新聲音 閱讀更多
在形式上講究新奇,在文字上、語言裡草創出豐富甚至進入迷戀的狀況。相反的,找樸素文字的結果又顯得枯燥、 閱讀更多
龐大曲目,年輕調性 ⊙李欣倫/記錄.整理 日期:九十年九月七日 決審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