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屆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入圍獎】兩岸衣帶水,迢迢思齊行 ☉符坤龍

 

三年前,初春,時廈門陰雨綿綿,乍暖還寒,我從台灣飄洋,來到了廈門島對岸的海滄。心中忐忑不安,因為對於這兒的鄉村營造工作,抱負滿懷卻沒個底。山海一色連天邊的景象,人用「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形容海滄,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的美好。我經常留連在村子里,早看山色,晚望海景。每當走在鄉村小徑,月光灑下,猶如唐僧西天取經般的思念家鄉,「萬里此時同皎潔,一年今夜最明鮮。渾如霜餅離滄海,卻似冰輪掛碧天」。同樣的滄海,我,卻只是兩岸淺淺的一水之隔。

約莫一個月,有個名字,一直出現在我的工作中,顏思齊。人說是開台第一人,說來好笑,來到大陸工作,反倒研究起台灣通史列傳第一人,開發台灣的始末。

踩著點,循著顏思齊的步伐印記,從他的故鄉海滄青礁村出發,一張機票,奔回台灣。

嘉義高鐵站,水上鄉公所的自在兄前來接我,他為人豪邁,講起話來滔滔不絕,極為熱心的要開車載我,走我指定的顏思齊路線。廣結善緣的他,這幾年來結識了不少海滄的鄉親,顏姓,沒錯!青礁村至今為止,還是以顏姓為主的村落,七年來,大陸與台灣的顏氏宗親,每年共同祭拜顏思齊墓,他穿針引線從中協助,因此青礁村的顏董、顏總,許多都與他熟識。

我們驅車台南,來到著名畫家顏水龍先生的故鄉,台南下營紅厝里。與海滄青礁顏氏宗親同宗同源,下營顏氏宗親會理事長,引領進我們進入顏氏家廟。與其他家廟不同,這座家廟兩邊牆上布滿顏水龍的畫作,抽象、漁港、蘭嶼、原住民、人物………,看似一間美術館。進門後兩幅楹聯「從青礁發源祖德宗功在昔創垂昭百代,分茅港聚族子姓孫支於今俎豆耀千秋」、「開化安仁里宗傳魯邑,紅毛紹箕裘派衍台疆」,道出與青礁顏氏一脈相承的印記。

「顏思齊與你們下營顏氏同宗嗎?」

「是同宗分支,他離開青礁村後,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來到台灣。我們開台祖,從青礁村分支東山島,晚顏思齊七年渡台,輾轉來到這裡。」

「顏思齊這一支脈有後代嗎?」

顏老校長喃喃地說道:「嗯,應該沒有了。」「你去北港問問吧!」

古地名紅毛厝,荷蘭人曾經的駐紮地,僅止於傳說。顏思齊,猶如顏水龍的馬賽克壁畫般朦朧。

北上,嘉義布袋鎮好美里是一個典型的漁村聚落,古稱魍港,好似牛鬼蛇神聚集於此,魍魎是傳說中赤黑色的小水神。看過神鬼奇航都知道,海盜港灣長年是霧茫茫一片,灣內山林是交錯重疊,遠望晃動不清的影子,讓人心生畏懼。閩南先民在此聚集?是海盜林道乾、林鳳躲避官兵的追緝藏匿於此;繁華但暗藏危機的交易市集;是罪犯、商賈齊聚的簡陋棚屋;昏暗紛亂的酒館;大街上一言不合的拔刀場面!這是顏思齊離開閩南,一個土地貧瘠的鄉村,海禁之下亦盜亦商,往來魍港,做起了一帶一路的生意。

遇魍港太聖宮鄉土文史專家,隆德兄,他神情極為堅定,不苟言笑,犀利言詞,談到魍港與顏思齊的歷史往事。

「顏思齊就是在魍港入台的!還帶著鄭芝龍一起來。」

「不對吧,大家都說顏思齊在笨港登陸。」

「他們不懂,台灣通史說魍港就是笨港,台語念這兩個字的音不都是一樣,這還不明白?」

我一言不發,吃著太聖宮廟會的蚵仔海鮮面線,向外遠望,布袋港浪靜風平,由青峰闕入海不見炮台煙硝,這是魍港女神伴隨的開台的起點,還是去北港看看吧。

再向北走去,是補子溪的東石港;北港溪的古笨港,從布袋到北港三十五公里的距離,一路上,看到的是灌溉水道、溝曲密布。十七世紀時,這一帶水網密集、港岔交錯、相互連通,地理環境像極了顏思齊離開故鄉,前去打拼的漳州海澄月港,明代唯一的對外貿易港,稅收佔明朝廷國庫收入的一半!是因為思鄉情怯,選擇與家鄉環境相近的落腳地嗎?翻開地圖,澎湖的正東方就是這一帶,顏思齊來到這裡絕對不是偶然。在那個年代,歐洲航海圖還會把台灣畫成三塊,這麼混屯的年代,誰會在乎這片港域,是魍港,是笨港?想著,想著,夜色將近,北港市中心圓環,顏思齊先生開拓台灣登陸紀念碑,在夕陽的背影下顯得高聳,來到北港了!

隔宿,見雲林水上鄉水北村洪村長,一副墨鏡身著灰色漢服,村長說話溫和,分析事理條條分明,看不出是位雕刻媽祖神像的老師傅。他說:「從我阿公就開始研究顏思齊在台灣的歷史。臨終前,交代我一定要將這段歷史落地在水北村。」

順著164號縣道入村,眼見黃底紅色的五個大字,開台第一莊,竪立在十字路口中央。沿路兩旁,盡是蕃薯田,「村裡還有個地方叫番薯寮呢。」村長說道。

殊不知,明朝隆慶年間,應該是閩南人走私貿易太多了吧!海禁再怎麼進也是白禁,乾脆開放海澄月港做為貿易港,還可以收稅。事後證明,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銀,都是由月港流進中國。顏思齊趕上了潮流,從海滄青礁西飄海澄月港做起海上貿易。

想不到,蕃薯這個南美洲的洋玩意,在海禁開放不到十年內,就傳入了閩南地區。

那麼,台灣的番薯,是怎麼傳入的呢?看著車窗外,水林鄉北港溪流域的這片蕃薯田。

「已經種了四百多年了?」

「是啊,1602年陳第的東番記就已經記載,台灣有種蕃薯。」

「啊,四百年多前,那不就是隆慶開海的年代。」

「哈哈!是閩南海商把蕃薯帶過來!說不定這片蕃薯田,是顏思齊那幫弟兄開始種的。」

走進顏思齊這段歷史的迷霧,一直到了村裡的顏厝寮,似乎吹散了一些,有點,撥雲見日的感覺。顏思齊在北港登陸,五公裡外的水北村有個顏姓聚落,就是這兒了嗎?

顏厝寮保持著舊時的平房瓦屋,家家戶戶掛著社區總體營造設計的水壺形狀信箱,路口一個漫畫照型的顏思齊,手指著村落裡邊。通往整個聚落的馬蹄形道路,維持了好幾百年,盜匪進去,只要守住兩個口就得了,而且家家戶戶背對背,防禦能力極強。想想顏思齊的鄉親們,在這裡開墾,不論事原住民、海盜、土匪,各各都是致命的危機。

我跟村長問:「這理姓顏的居民多嗎?」

村長:「不多,大多散了。」

我追問著:「如果顏思齊駐紮在這裡,總是有些東西留下來的是吧?」

「顏思齊、鄭芝龍招募閩南鄉親,到這裡來開墾,還給錢、給牛的,附近好幾座廟里都有記載。」

「還有些什麼遺跡嗎?」

「顏思齊在這方圓五公里,建立了十個寨子,還有些可以看到的。」

「還有嗎?」

「嗯,有個很特殊的顏氏祖墓,我帶你看。」

馬蹄形聚落附近,在田裡,旁邊兩三座瓦屋,一個看似土堆攏起,雜草叢生,還有好幾棵血桐樹在上面。村長:「顏家的後代,每年三月二十九號都會來祭祀,他們歷代祖先交代,墓不可以整理,才會現在這樣。」

難道,這就是顏思齊的墓?不過………

村子里有個日據時期,為了切斷台灣人與大陸的血脈淵源,將閩南先民骨骸全部集中,設了一個名為僅會一處的墳冢。所以,交代顏氏後代不可以整理祖先墓,恐怕是為了逃過這一劫吧。

那麼,僅會一處的墓才是顏思齊含笑九泉之處囉!

一邊思考,一邊看著閩南方磚砌成的七角井,喝著漳州祖傳的青草茶,那頭的電話響起了。

自在兄:「你來我們水上,這個廟你一定要去。」

水上璿宿上天宮,主委訴說著,在青礁顏氏宗親還沒有聯繫上台灣宗親之前,他們就已經長年祭祀三界埔山上的顏思齊墓了,這個墓在軍事管制區內,聽說還是一個姓顏的阿兵哥發現的。

主委接著說:「廟里的軟身媽祖,是顏思齊那批先民從大陸帶過來的。」這時,聽得我一頭霧水,「北港朝天宮、魍港太聖宮、還有遺失神像的水林通天府,怎麼都說他們的媽祖,是顏思齊帶過來的?」自在兄:「哎呦,那不重要,新港奉天宮不也說,他們的媽祖是顏思齊帶過來的,還說顏思齊在新港登陸,廟旁蓋了座思齊閣,連震東都有來參加落成典禮呢。」我向上望瞭望廟里的梁柱,「好吧,連雅堂的記載應該是不會錯的,顏思齊登陸在北港,墓是在嘉義三界埔。」

四個月後,兩岸顏氏宗親,百餘人再度齊聚,上山祭祀顏思齊,標哥也來了。祭壇前香煙靄靄,清霧模糊了鄭成功在他的義伯,顏思齊墓碑上,用配劍划的那道痕跡。顏思齊的子孫們排列整齊,誠心敬拜,與身旁拿著錄影機搜證,駐防軍事要地的阿兵哥們,形成強烈的對比。的確,自在兄說得沒錯,那不重要了。一曲飛躍海峽的歌,土厝馬千殿蓮花座上,顏思齊聖像在二十八位結拜弟兄牌位前莊嚴寶相。回海滄,看到青礁村開台文化公園建成,思齊堂巍然屹立。不是嗎?兩岸宗親們的心,不都在連一起了嗎?兩岸情誼的手,不都牽在一起了嗎?在那個年代、在這個時代,那一些的紛爭,那一些的對立,真的,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