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情,展現散文新面貌
在疫情的衝擊下,面對各項管制狀態,對於人性的壓抑,我們究竟有沒有反思?同時也可反思社會階層差距急遽的擴大,已造成年輕一代巨大的壓抑。這個壓抑或許可以用比較幽默的方式反映。或許可反映在生活觀察的微物裡去放大,並且觀察這種放大會不會帶來自然或是生活觀念的改變。我們也許可以試著去思考散文的下一步。
(封面圖說:第43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決審評審,左起郝譽翔、平路、須文蔚,攝影/黃子明)
◎白白/紀錄整理
第四十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類的徵文共計收件372篇(包含來自東南亞4篇、港澳12篇、中國大陸大陸98篇、日韓2篇,美加14篇,其他地區8篇),經初複審委員吳妮民、關天林、羅珊珊評選後,有50篇進入複審。複審委員為李欣倫、徐國能、鄧小樺,複審結果有15篇進入決審,分別是
〈啞光〉
〈地下室的白色女孩〉
〈野蝶的沸點〉
〈自助履行指南〉
〈文蟑〉
〈蛛生〉
〈護腰〉
〈舊照〉
〈住在鐵道旁的日子天亮再睡〉
〈天狗〉
〈自由〉
〈霧中遊戲〉
〈求投餵〉
〈扁櫻桃〉
〈妙妙〉
會議於十月五日下午二時卅分,於時報大樓會議室舉行,由平路、須文蔚、郝譽翔等三位決審委員組成。決審委員針對15篇作品進行投票、討論。投票前,決審委員各自陳述此次評審感想。
評審感想
郝譽翔(以下簡稱郝):這次水準平均,每一篇都好讀好看,評起來很過癮,也都有一定的水準,所以是個可喜的評審經驗。題材裡有很多書寫都是關於家變,尤其是父母離異、家庭變化等等,也看到許多關於疫情書寫,但更大多數的是描寫身體,這是很有趣的切入點。因為這樣的書寫在九零年代時應該是個主流,從身體到情慾。可是我覺得在這批散文中,又翻出了身體的幾個新面向,都很犀利、直接,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總體而言,我覺得這次的散文作品其實是蠻精彩的,我相信接下來的評審應該是會相當愉快。
平路(以下簡稱平):非常同意剛剛譽翔講的,讀起來很愉悅。這次徵文作品水準平均,很多篇都非常好看,也寫出了某種情懷,抒情的部分都有到位。散文很重要的就是細膩,由很小的部分看到外面很大的世界。這次特別像是小小的動物:蜘蛛、水母、烏龜、蟑螂,每樣東西都非常地有感情。寫到跟自己的關聯,那個關聯往往是所謂文字的意義,可以揭開一些我們沒有想到的,那樣深刻的印象。作品有背景在大陸,寫得非常真實,好看也深刻,不管是得獎或是發表,希望能讓在臺灣的朋友理解那些疫情期間無法碰觸的心酸,包括很多不得不做的選擇,回到散文的主旨,那種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很抒情的情調,在這次的散文作品都可以看到。
須文蔚(以下簡稱須):因為這幾年比較有機會參與蠻多散文獎的評審,談性別認同的問題幾乎成為普遍的現象,或者是身心症的問題,這兩大主題就成為散文書寫的主流,所以我一直在反思,就是說文學獎究竟要放大什麼?或是說想要鼓勵什麼樣的言說或表述,來成為這個時代的意義。我當然理解多元的價值幾乎成為某一個時代的風尚,也成為文學書寫的主流。但我總以為文學獎應該會站在這些價值更前端一點去思考,並預示下個階段我們應該更看重什麼。
所以我在這一次的評審會比較留意有創意的想像,或是有更刺激或更宏大的,有抱負的書寫。我會比較刻意去迴避剛剛講到的態勢,那種看似邊緣實已成為主流聲音的議題。此外,我會希望能有自己個性的論述。我發現在這次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書寫出這個社會正在面臨的衝突:如在疫情的衝擊下,面對各項管制狀態,對於人性的壓抑,我們究竟有沒有反思?這個反思在目前來講,竟然很少見,這有點可惜。那同時,另外也可反思社會階層差距急遽的擴大,已造成年輕一代巨大的壓抑。這個壓抑或許可以用比較幽默的方式反映。類似這樣的主題或許可反映在生活觀察的微物裡去放大,並且觀察這種放大會不會帶來自然或是生活觀念的改變。
我們也許可以試著去思考散文的下一步,他會去觸碰到什麼樣更深刻的印象,這大概是我評審時,問自己的一些問題,也是一個整體的觀察。
在三位評審陳述整體感想後,開始進行第一階段的投票,每位圈選四篇不分名次,之後再針對獲得票數的篇章,逐一進行討論。
■第一輪投票:
得一票者,共六篇:
〈啞光〉(郝)
〈地下室的白色女孩〉(郝)
〈住在鐵道旁的日子天亮再睡〉(須)
〈天狗〉(平)
〈求投餵〉(平)
〈自助履行指南〉(須)
得三票者,共二篇:
〈蛛生〉
〈自由〉
■第一輪投票討論:
★一票的討論
〈啞光〉
郝:我個人蠻喜歡〈啞光〉這篇散文。首先我覺得他的文字很好,非常地細膩流暢,整個娓娓道來,沒有造作,非常自然。他全篇描寫的是一個居住的空間,藉由這個居住的空間來反映一個剛成家的女子的內心世界。這也很能夠點出現代城市人心境,以居住空間來隱喻,藉由啞光的顏色及居住空間感,去辨證說話及人跟人之間的溝通是否成為可能?文裡面有很多金句,譬如「生命總會遇上這樣的人,他希望你活成一行啞句」,以此點出很多人真實生活狀況。我覺得這題材很有意思。最後講到影子、空間,在原為迎接人的居家空間裡,一個人沉浸在偽獨居的安全感,寫得很真實,也蠻有意思,很能呼應都會,尤其是女人的心境,也讓這個空間具有象徵意義。
平:這篇我也蠻喜歡的,就寫出一種情調。那個情調在我們看的時候非常瞭然及認同感,我可以支持這篇。它讓人很舒適的完全進入他的心境、他的生活,他要說的這種人與人之間非常真摯的溝通並不那麼容易,而我們都很希望能在這種環境、光影之下。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清水模建築現代這麼流行。我唯一的疑問是希望文章一開始提及的這個小家庭能交代一下跟她的關聯,覺得好像提了一個這麼重要的頭卻沒有交代,會有點斷片、斷線。因為他這個寫得非常切身,還可以多用幾十個字去描述這樣的切身關係,讓讀者更加清楚。
須:這篇是這裡面所有的作品中,我讀後印象最深刻的。最深刻的原因是,他把啞光這一個從化妝品出來的一個品項名稱,然後演繹出很多不同層次來說他的生活,看似有光卻又發不出聲,得花錢找人諮商。整體的形象在他淡淡寫來,感覺沒什麼費力卻讓人印象深刻。
〈地下室的白色女孩〉
郝:我好像對女性作品情有獨鍾。這篇算是我最後選進來的作品,但我並沒有這麼堅持。我選他的原因,是我覺得他這篇也算是家變吧,就是父母離異的孩子好像變成一個孤兒,從這個角度去書寫一個孩子的寂寞,然後在學校的空間裡邊晃蕩,彷彿孤魂野鬼,我覺得這個部分其實蠻精彩的。再從這裡帶出校園霸凌。霸凌這個部分他寫的有點直接,孩子的暴力其實往往是不加掩飾,所以讀起來特別怵目驚心。最後同學會的收尾我覺得也蠻有意思。他的這些環節都蠻好,只是彼此扣合之間有點問題,有一點突然。如果可以扣得再漂亮點,這篇散文就會很成功。
須:這篇幾乎可以成為一篇短篇小說或中篇小說結構,寫成散文有很多地方就會交代不清楚,或是太重複。他是多線位的交錯,像多項文本去寫的結構,在一個篇幅不長的散文裡會覺得細節漂亮,但整體結構不夠精緻,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平:這篇我有被他感動,沒有選的原因是他的文字有時候不夠準確,太濃重了。散文的文字非常重要,就是你要切到剛剛好。譬如眼淚失重醒在水泥地上,這裡有點太過了。又如「有清晰的火焰反覆被折斷的聲音」,他可以換個字讓我們更感覺到他要我們看到什麼,作者若能將疏落感跟他真正要寫的感覺更清澈、清楚一點的話,會讓讀者更能夠了解他要說什麼。
因評審不堅持,故不進入第二次投票名單
〈住在鐵道旁的日子天亮再睡〉
須:這一篇我沒有那麼堅持,如果跟〈啞光〉來做比較的話,他剛好就是一個對比。他是屬於我剛剛講得那種比較主流式的討論性別認同困擾的問題。通篇寫得非常詩意,這有時反而會讓讀者困擾。
因評審不堅持,故不進入第二次投票名單
〈天狗〉
平:這篇很可愛,他以有一種非常爽脆、非常直接的去碰觸一個,可能要用古典文學般的厚書來講徹底的身體跟情感、情跟慾之間的對立。他講的非常直接也非常的到位。曖昧的部分寫得很好,卻又不是用傳統方式來寫,在炮友與異性戀的婚姻這似乎是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中,人心不是可以那樣切分的,所以你也看得到那種捨不得。很特別的是說,他是用看起來很直接的文字,但情感的線一直深埋在裡面,讓他有一些很深刻的部分,這是很難做到的,用一個相斥的的文字去寫深情,其實是很困難的,可他居然做到了,所以就選了這篇。
郝:其實我很喜歡這一篇,因為他太精彩了。他確實是顛覆了三觀,裡面寫的東西非常有趣,就像平路老師說的,一直在說他們是炮友,可是其實好像是真愛。他在這裡面發展兩條界定愛情的路線。首先是終身伴侶,是你要結婚的;還有情人套路,比如說生日送禮啊或者是一起吃飯,這種是情人套路。但我們會發覺好像拿掉這二點後,感情變得好真摯好純粹好乾淨,所以我覺得這篇挺動人。他寫出了愛情裡面最純淨跟美好的一刻。如果說到金句,這篇散文也是處處是金句,但他就是不著痕跡,所以讀起來非常過癮,相信讀者也愛看。
須:我學生寫這樣的題材蠻多的,他算寫得節制的作者。若他來跟(啞光)做對照時,那〈天狗〉作為一個形象,他的前後要怎麼樣的去思考跟貫穿,他做到了,就是前面提到的月中兇神,與後面提到月食這件事情。中間他也做到一個結構性的設計,用非常細節白話的描述去談他們那相互沒有約束的約束,沒有情感的情感。
〈求投餵〉
平:這篇的好處是他寫得非常真實。無論是台幹還是當地人,他將中間管理層的委屈映照在那個食物鏈裡面,都在求投餵,而且生活都不容易。他寫得很淡,但將生活寫得很真實很平實。結尾也很不錯,寫到了疫情的真實。很淡然的結局、結尾,一點都不煽情也不故意戲劇化地上下起伏,而是平實的寫出一個台幹心情。他整個的情感、情緒都掌握得很好,也都反映出人的無奈、不容易,人的能夠知足,讀來點滴在心頭。
郝:這一篇散文就像平路老師說的,他寫得很平實,但是很真誠。我覺得那也是散文可貴的地方。這或者是為什麼在讀這批稿件時,會覺得特別的愉快。這分愉快來自於,每一篇文章好像都是真的有話要說的,而且都為我們揭露了生活的某一個面向,〈求投餵〉就是這樣子。從臺灣到大陸的年輕人其實很多,可是他們生活的真相、他們的心靈世界到底是如何?這篇散文開了一個很好的窗口,藉由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就是「吃」這件事情,從中揭示出一個台幹的心情。沒有太多的抱怨,就是娓娓道來。有感情也有疏離,分寸拿捏得蠻好的。最後的結尾很漂亮,就是「彼此食性。不以為飢餓,不以為饜足」。沒有選他只是相較於其他篇,在語言文字、難度、佈局上可能更重一些文學的技巧。這一篇擺在文學獎裡有一點吃虧,但是他絕對是一篇好看的文章。
須:我覺得他的文字描述,特別是用水族箱的水母來象徵他自己生活的那種求投餵,或者其實就是套養殺。他把自己的困境透過水母的形象,從頭到尾的貫穿,加上這個疫情的「困」。這個「困」其實寫得很好,細節的描述、文字的能量,我覺得會比剛剛的〈天狗〉要來的好很多。同樣是處理一個非常寫實的題材,這種隱喻或意向、動人的程度,還是會深深觸動我對於書寫的要求。在結構上,他有他的缺陷,因為他就是絮絮叨叨的寫。但他開發了一個在文學獎裡不是那麼普遍會被看到的題材。特別是這幾年因為兩岸情勢,其實有點忽略掉了在那片土地上有幾十萬臺灣人在那裡生活,而且是越來越困難,那這種困境透過這篇被看到的話,覺得還蠻有意義的。
〈自助履行指南〉
須:因為譽翔說她偏好女性作者的散文,所以我要挑些男性的。我特別注意到這個作者上過成功嶺,也比較陽剛式的。這幾年評文學獎發現男生不見了,可能主辦單位也有這種感覺,挑來挑去都是女生,所以看到有一個男生寫作就覺得,應該要鼓勵他一下。另外是他的主題是我喜歡的。現在年輕詩人在寫喃喃自語式抱怨生活的詩時,都廣受社群媒體上的讀者好評,然後我就發現說我跟他們在不同的生活階層裡。這次文學獎裡若論哪一篇文章能讓我從頭到尾,拿一隻螢光筆畫最多金句的,絕對會是這一篇。
這個作者很有趣,好像整篇在寫莫非定律,開始會覺得他很可憐,到中半段時會覺得又不是讓你來寫條目的、抱怨式的喃喃自語,幸好作者後來有救回來。如果散文可以探索新的題材,或以新的形勢來呈現,這篇也許沒有做到一百分,他如果可以進到最後的決審,至少讓大家可以看得到他的話,我會覺得還蠻刺激的。
郝:其實我也蠻喜歡這篇的,讀起來很愉悅。以前的散文可能就比較傳統的抒情文藝腔、細膩,真的是比較女性化的書寫。可是這次的散文,我不曉得是不是代表現代臺灣關於文學書寫的一種質變,甚至已經在暗示或是已經發生了這樣子的一種質變,開始轉向一種犀利而且幽默的批判,可是這個批判並不會讓人覺得憤世嫉俗,而是帶著一種幽默跟嘲諷,讀起來非常痛快,好像短短幾句話就是達到了人心。
這次的作品中有很多這樣子的風格,這很可喜的現象,或許可以救回一些文學的讀者。現在文學讀者流失,可能是以前大家太嚴肅了,現在的作者放下身段開始說人話,這篇就是這樣子。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在用「自助履行」為題,讓人以為在講旅行但他是在說自助餐,用自助餐去做開頭,去旅行這個城市,講城市人的生活,這挺有意思的。因為我沒有挑他是覺得他金句太多,後面又有一點收不回來,最後一段拿掉好像也無所謂,就是又多了一個金句。有一點像在看《一代宗師》,會圈了一堆金句,但收不回來,會有一點審美疲勞。
平:我也蠻喜歡這篇的,他讓我非常身歷其境,那個「禁止撈料濾汁」真的是好可愛,然後吃到飽的白飯配著吃到飽的網路,那些都非常棒。所以真的是很平實的寫出了現在流動的階級,及要求生存的不容易。寫得很適當,沒有過多的渲染,非常平實可是又讓人很有感覺,所以我也可以支持這一篇。
★三票的討論
〈蛛生〉
郝:這次進入決審的有好多寫小動物,蟑螂還有兩篇,其實那篇蟑螂寫得也不錯,這次好作品太多了。這就是萬物有情,所以往後的動物書寫可以往昆蟲的道路邁進。我其實不太知道蜘蛛到底是不是可以當寵物養,這蠻有意思的。但我在讀這篇時是有一個疑惑,就是他整個結構有一點像《夏綠蒂的網》,整個情調非常像。我不知道這個作者有沒有讀過,若把這個疑慮拋除的話,我覺得他整個蜘蛛的描寫其實非常精采。
首先他的結構,這是一個有備而來的作者,結構切得很漂亮,藉由蜘蛛跟「我」之間有了一個關於「生育」的對話,作者把他拉到一個哲學的層次。文中不斷重複「每個人都有孕在身」,貫穿這整篇文章的核心。可是生育的同時,其實也是自我消耗跟死亡,我覺得這是一個不朽的議題在辯證。《夏綠蒂的網》也在辯證這個議題,所以我真的不知道這個作者是否看過,但撇除這點來看,這整篇文章扣得非常漂亮、非常完整,很有意思,也非常溫暖。
平:譽翔講出了所有的優點。這篇文章真的是有備而來,從頭到尾扣緊了關於孕育、關於人跟人之間,包括能夠自己付出的、自己成就的、跟自己預期的都在其中。因為這隻跳跳,他同時想到自身。幾乎畫龍點睛般很漂亮的把前面一段文字結在一個短但非常亮眼的句子裡,經營得非常好。確實這篇跟《夏綠蒂的網》有互相映照的關係,但這篇從頭到尾對文字的節制、對感情慢慢流放出來的速度,那個節奏感,我覺得掌握得很好,是很厲害的作者。
須:「不孕」是這個時代所遇到相當巨大衝擊的一部分,「孕育」也變成這個時代很多年輕人在逃避的問題。所以這篇讓我覺得充滿了抒情但背後論證緊實且很有意義。我這年紀看散文常常會要看的是一個「奇觀」,但其實散文除了能帶給人一個角落裡的奇觀外,還能帶給你思索。常常好的散文所帶給你的啟發,是在自然的論述裡產生,就是看了一個故事,不是因為聳動,而是因為在那個情感裡頭帶來了一些啟發。
作者顯然更想要談的就是「愛」,因為我覺得這個社會的衝突,是愛讓我們想要擁有,想要趨向美的結果,然後造成了很多衝突,造成了畏懼不敢去愛、不能去愛、沒有能力去愛。這篇最後看了會很感動,原來他理解的愛是讓人自由,而且可以輕鬆地去享有那個愛,就是愛的那個當下時光的思索。我覺得是這個時代想要的聲音,這一篇寫得真好。
〈自由〉
須:這篇是唯一用簡體字投稿,是上海的一個年輕作者談封城底下的處境,他其實想討論的是,在這種高度管制底下的人們還有能力衝撞嗎?衝撞後家人會不會反而失去了照顧?他也曾經試著要勇敢,但終究是不能勇敢的,所以在整個衝突的討論乃至於到最後跟公安警察間對峙的當中,突然有一個對於自由的渴望跟自由的理解。他所有的描述有點像在鐵幕裡吶喊的感覺,身處困頓中究竟能還能怎樣?但作者巧妙地只去談某一個角落侷限的現況,他無力去做更大的控訴。用一個小品展現出生活的一個切片。我覺得這個切片的意義極度的重大,臺灣作為一個華語界可以容納最多種聲音的地方,這篇文章出現在這個時候的時報文學獎裡,非常值得肯定。
郝:首先大家對寫疫情的文章是非常關注的,因為疫情真的是深深地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疫情狀況非常特別,像之前方方的《封城日記》就引起了很大的回響跟討論。所以對於疫情的封鎖,我們能怎樣去看待?我覺得寫出疫情的現象是容易的,但要找到一個視角有時候是困難的。所以這篇作者聰明地用烏龜開題,然後從烏龜去扣到他整個看待疫情的核心概念,就是「勿響」。就「勿響」來扣合到中國人社會裡面一種明哲保身的為人處世的價值觀。這個開頭非常漂亮,這讓我們開始有了省思,這個「勿響」到底是代表了什麼?是一種懦弱、逃避、還是是另一種反抗的姿態。那我們要如何去辯證?在面對國家機器時,個人是無力也是無法對抗的,所以他就提出我的自由只有無語,這真的是很悲哀。這就是現代的英雄對待威權的抵抗,其實也僅此而已,不然就是粉身碎骨。所以這個「勿響」其實是有一種悲劇性的抗議。在買碗小吃都不可得的時候,那自由到底是什麼?所以這一篇雖然是在寫疫情,可是我覺得他更深層的在寫一個威權體制及對於一個是不是中國人的一種普世價值觀的一個反省。
平:兩位講得都好好,真的是說出很多很多這篇散文的好處。這篇散文的難得,就在這個時間,是在中國大陸因疫情而封鎖之後。剛剛須老師用一個切片形容,那個切片切得真的是很漂亮,非常的好。而且他的文字真好,是那種濃淡剛好,真摯、真實地打到心底,非常耐看。雖然一點都沒有特別的文學技巧,或者是特別將一些感情堆了上去,他都沒有,就是寫平常的生活,多麼的真實,同時你我都可以共鳴的一種悲感,一種悲哀的感覺。這篇是疫情裡面我讀過最好看的一篇。
因評審們自動放棄〈地下室的白色女孩〉及〈住在鐵道旁的日子天亮再睡〉,故共計六篇作品進入第二輪投票。
■第二輪投票:
(採排名次方式,第一名一票依次排序)
.〈蛛生〉3(平1須1郝1)
.〈自由〉6(平2須2郝2)
.〈啞光〉12(平5須4郝3)
.〈求投餵〉13(平3須5郝5)
.〈天狗〉14(平4須6郝4)
.〈自助履行指南〉15(平6須3郝6)
經過反覆的推敲琢磨,第四十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組的得主終於誕生,首獎是〈蛛生〉,二獎為〈自由〉,佳作分別為〈啞光〉、〈求投餵〉。恭喜所有得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