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與文學兩者都要兼顧,文學的定義見仁見智,報導就是有一個事實,把它呈現出來,在內容上就沒有太多偏頗、非中立性的、作者個人的評斷,把它加以組織,讓別人能夠了解事實的真相與過程而已
對周遭世界真實殷切的探望 ⊙劉婉俐/記錄整理
今年報導文學獎的收件比往年銳減許多,在三個半月的徵文期間,僅收到合格件數二十二篇,國內二十一篇、
國外一篇(美國),故採初、複審合併舉行,評選委員為陳昭如、劉克襄、蔡其達,共有七篇進入決審,分別是
〈天堂驚夢──溫哥華的台灣新移民〉、
〈阿苗〉、
〈滾滾紅唇的生活鏈〉、
〈跟著風往前走〉、
〈那一天我們要去看米羅〉、
〈迷濛的松雀之眼〉、
〈達娜伊谷溪流出了自己的尊嚴〉,
會議開始,首先各自報告評審標準。
- 評審標準
金恆鑣:報導與文學兩者都要兼顧,文學的定義見仁見智,報導就比較容易定義一點。基本上報導就是有一個事實,
把它呈現出來;既然是事實,在內容上就沒有太多偏頗、非中立性的、作者個人的評斷,事實是這個樣子,報導就是
這個樣子;只是把它加以組織,讓別人能夠了解事實的真相與過程而已。裡面所用的數字,也必須是要有根據的、不是
道聽途說來的。人物或事情的真實性比較強一點,也可以把訪問者的真姓真名寫出來,這點並不違反報導的基本原則。
當然還包括主題很明確、文字順暢、故事轉折有報導的程序,不是東跳西跳的;再來要有文學的趣味,能夠吸引讀者閱
讀,如果有社會性,那就更好了,例如現在台灣注重本土性,主張關切生活周遭的事物、問題。
古蒙仁:我會從三點來考量,第一,題材的創新,二十幾年來,報導文學的題材似乎一直落在邊緣性與弱勢團體之間,
沒辦法走出來。所以我會看它的題材是否新穎、是否能夠針對主流社會去挖掘議題。第二,是否擁有豐富的文化意涵,我
想這是報導文學意義與價值的所在,如果只是對一個現象描述,缺乏文化的意涵與象徵,它的層次就不是很高,可能就是
一般的報導而已。事實上,這兩點本身是有一點衝突與矛盾的。就拿這次參賽的作品來看,有一些談到主流社會的議題,
比方說教改、檳榔、移民問題,這種「問題」的題材,因為缺乏時間的沈澱,要它具備文化意涵,真的會有衝突,所以這
兩點只要擇其一就可以了。第三,我會考慮報導的困難度,因為很多題材牽涉到必須實地去從事報導,相較之下,田野調
查會比資料蒐集的困難度高許多。
胡台麗:我會注重寫作者和他所報導題材之間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不管題材是通俗或特殊,報導者是否進入題材裡面,
是我最關心的部分。如果有進入題材,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會感動人。有沒有被感動,也是我考慮的因素之一。是人云亦云,
還是跟題材之間經過了一番思辨的過程;會發人深省、讓你不斷去想這問題中間的糾葛;或是含有人際關係、事情本身的
複雜度,這些都是我特別注重的。另外,也牽涉到寫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他對這個事情有沒有自己的看法、獨特的觀點,
下的工夫大不大,對大環境相關因素的掌握夠不夠……等等。
■第一次投票:
得一票者:
〈天堂驚夢──溫哥華的台灣新移民〉(金)
〈跟著風往前走〉(胡)
得二票者:
〈那一天我們要去看米羅〉(古、胡)
〈達娜伊谷溪流出了自己的尊嚴〉(金、胡)
得三票者:
〈迷濛的松雀鷹之眼〉(古、胡、金)
△一票的討論
- 〈天堂驚夢──溫哥華的台灣新移民〉
金恆鑣:在所有入選作品裡面,這篇的文字最老練,報導手法看得出是有受過訓練的。第二,它的焦距很清楚。
缺點是文學性不足。
古蒙仁:移民問題的出現,是值得好好探討的題材,我認為這是屬於主流社會的議題。它比較欠缺豐富的文化意涵,
因為這樣的題材比較缺少時間性與歷史性的沈澱,所以滿吃虧的。這位作者的文筆非常流利,沒有問題;採訪得也很勤
快,探討移民的層面滿周全的,每個觀點都能夠掌握住。我認為它是個專業雜誌記者寫出來的報導,很多東西點到為止,
馬上引述當事人的話,跳得很快、鏡頭移動相當快,所以涵蓋的面其實也滿廣的。美中不足的,就是文學味與文化性這
方面比較缺乏。
胡台麗:其實這次我們沒有投票的〈滾滾紅唇的生活鏈〉、〈阿苗〉這兩篇,也有一些打動我的地方。特別是
〈滾滾紅唇的生活鏈〉,對大家都認為檳榔不好的印象,提出一些突破性的看法,用情很深,可惜在提出反證的全面性
上不是很周全,但是這篇文章充滿了勇氣,我是滿欣賞這種拚勁的。另外,報導文學常常講求要有一個大題材,但是一
個小小的世界,其中也有滿多動人的地方,〈阿苗〉就處理得不錯。
金恆鑣:〈滾滾紅唇的生活鏈〉用字、遣詞、比喻都不當,標點符號也用得一塌糊塗,基本的寫作要求都達不到。
雖然觀察不錯,但是需要再發揮。結論也不當,隨便舉個例子,像它提到「這是台灣失業率偏低的原因」,我從來沒
有看到有人做研究,說種檳榔是使台灣失業率偏低的東西;我覺得報導文學不能主觀,是客觀性的,事實一定要照顧到。
胡台麗:我剛剛沒有講〈天堂驚夢〉那一篇,現在可以回過頭來講一下!我覺得這一篇報導的手法非常老練,是一位
資深新聞記者寫出來的東西,但是太四平八穩了一點。對於這個題材,它談到的內容大部分人也都知道,並沒有一個
很突出的挖掘面向,只是四平八穩地都照顧到了,我想我不會給它太高的評價。
古蒙仁:這種題材的寫作,有兩種方式,一個就是像它這樣子,用全面關照、全知全能的角度來寫;一個就是用一個
家庭的個案,觸及它週邊的人物,這樣的寫法會比較深入一點。
- 〈跟著風往前走〉
古蒙仁:基本上,它在題材上沒有什麼突破,還是圍繞著原住民,等於是將一個歷史事件(霧社事件)重新定位,
在裡面找歷史人物,再刻劃他最後的幾天歲月。作者他親臨歷史現場,希望能感受到歷史人物當時的精神狀態。整
個語言、文字的掌握,其實滿不錯的,功力滿深厚的。他對這個問題的揭露,也不是一開始就很清楚地展現,而是一
層一層地跟著他探索的足跡,再慢慢解開的,結構上充滿了文學的技巧與手法。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題材真的太老舊了,
整體上不容易突破。
胡台麗:這是一篇很難寫的文章,但是作者是很用力地在寫,文體上已經有相當成熟的表現。之所以難寫,是他對
當時泰雅文化浸融的程度不夠,所以大部分是比較沈溺在自我的想像裡面。譬如把獵人或周圍的情境加以美化,這部
份的說服力就比較低一點。
金恆鑣:文字上有些問題,有些主詞、動詞不清楚,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雖然文字與標點上面都有瑕疵,卻是相當
有文學味的一篇,有好幾個段落都非常好,但是還不夠成氣候。這是很有潛能的作者,他要呈現的東西不錯,可是還
需要磨練。
△二票的討論
- 〈那一天我們要去看米羅〉
古蒙仁:以教改做為報導文學的題材,這是我看到的第一篇,能夠去挖掘主流社會的議題,這點我就給予滿高的肯
定。在技巧上,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新意,但在報導文學裡面用日記的方式來呈現,而且是用倒敘的方式來寫,也
是過去少見的。整體結構上比較散亂,也許是日記本身必然會呈現的現象。
胡台麗: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可以感覺到作者非常冷靜地在觀看周圍的事情,她有很熱的心,也不甘心就被外在
荒謬的情境給冷卻掉了,因此有所感、有所思地寫下這篇文章。我覺得這是在台灣目前整個很混亂的情況下,很需要
有的一種思考模式,真正的教改精神可能就是在這裡,她就用這篇文章來傳達這種精神,也點出台灣文化的整體問題。
金恆鑣:它完全不符合報導文學的要求,只是某些感觸,一直寫日記、寫日記,我們要選的是報導,不是憑個人的
喜歡來取捨。譬如用事後聽說、據說、根據轉述……,這不是報導文學應該有的態度。在文字方面,非常地自我認定,
比方報導教育開放的故事,應該掌握校長、或教育部長對某些事情的看法,點出問題的所在,讓讀者去思考、討論,
而不是自己去認定對錯,只能說盡量很有程序地把所有觀點呈現出來。
古蒙仁:我比較關心的是,作者用什麼形式把要寫的題材表現得最好。這篇的作者顯然是個老師,選擇日記的形式,
我認為有她的考慮,因為是身在教改事件裡的一分子,不只是一位目擊者,也是一位參與者,用日記其實是滿好的一個
表達方式,可以很清楚地把她最切身的感受表達出來。從形式上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我比較不喜歡的,還
是結構散漫的問題。
- 〈達娜伊谷溪流出了自己的尊嚴〉
金恆鑣:故事還動人,可惜描寫還不夠深入。開頭有點散漫、冗長,還好首尾能夠呼應。如果我是副刊的主編,
我會用它。
胡台麗:作者基本的關懷很清楚,特別是以山跟人的關係,環境保育的主題。這篇的切入點,是山美村的村長巴蘇雅吧,
然後導出當地人怎麼與山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的發展方式。文字方面非常地老練、平穩。但這一篇文章的缺陷,可能是對
山美村的描寫稍微單薄了一點,沒有真正進入整個部落背景的構思,所以感動力就比較弱了。
金恆鑣:我是覺得好像是軍隊的思考,呼呼地就過去了。這張示意圖,也畫得太神奇了。
古蒙仁:文字最有問題,前面花了很多工夫寫不相干的東西,花了相當的篇幅在記錄一些災情,幾公頃啦、幾公尺啦、
幾年啦……。我在看報導文學的時候,對一大串的數字滿反感的,文學跟報導不同的地方,在於文學必須用形容的方式,
讓人家了解那種厲害、悲壯、慘烈,這種不知節制地運用數字,我是比較不以為然。當然我肯定這個故事是很動人的,牽
涉到環保、整個山村怎麼自立自強的問題,有正面意義。
△三票的討論
- 〈迷濛的松雀鷹之眼〉
胡台麗:這篇最沒有匠氣了,非常真純。就是一群熱愛自然的鷹迷,很有興趣、執著地去觀察一些現象,在觀察的
過程中,跟鷹之間的交流、互動。對象不只是鷹,他們也變成重要的主角,讓我們看到了這群鷹迷種種的動態、心理變
化。照理說松雀鷹是一種猛禽,應該會攻擊侵入的觀看者,但是在台灣這種環境好像適應了;即使是適應了,到最後鷹
還是沒有辦法抵擋颱風的侵襲,卵破巢覆,真是讓人傷痛欲絕的感覺。作者面對這種傷痛,他所採取的態度,並不是
沈溺在濫情裡,而是把它看成是大自然的現象。比起那些寫慣報導文學的老手,這篇文章真的充滿了純真之情,我很喜
歡它。
金恆鑣:報導文學,尤其是生物方面的報導,盡量不要以人類自我中心的觀點來看問題,這是大忌。形容鳥乖乖去孵
蛋了,「乖乖」這兩字絕對不能用!這是第一個缺點。第二點是題目很奇怪,「松雀鷹之眼」就可以了。它的優點是,
描述一件事情相當清楚、詳細,讓讀者能夠跟得上;很感人、結尾也不錯。就生態上來看,鳥六月孵蛋是對的,因為遺
傳基因的關係,但是運氣不好,遇到了颱風,其實環境不是死的,變因很大。
金恆鑣:我們也看到很多鳥,孵得快要出來了,卻被老鷹給吃掉了。基本上,這篇的最大問題,是以人類中心來為
鳥作解釋,可是感情卻也就在裡面。
古蒙仁:這篇完全合乎我剛剛所提的三個條件,第一、題材創新,雖然不是很新的內容,卻符合主流議題的關心角度。
第二點,它擁有豐富的文化意涵與象徵意義,雖然你提到不應該用人類主觀的角度來看,但它反映了人與鳥禽之間的感情,
充滿了人文關懷,也具有珍惜生命的象徵意義。第三點是報導的困難度,從這一群人身上,我們看到了生態工作者的執著
與熱情,這是相當難得的。作者選擇這個題材,是以小觀大,藉由一個小小的鳥巢,來表達人與萬物之間的相處關係,所
以題材雖小,寓意卻相當大。另外,作者以幾分幾秒的時間來記錄,這種紀實功夫,已經達到了紀錄片的程度了,在細部
觀察方面,真的是無懈可擊。裡面呈現出來的外在關係也很複雜,人與鳥、鳥與鳥、鳥與自然……。結尾部分,雖然讓我
們看到這次的觀察失敗了,但未來這方面的研究和觀察還會繼續做下去,而且有了這次的經驗,未來會做得更好,讓人感
到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基於這些原因,所以我強力推薦它。
■第二次投票(採計分方式,各選出兩名,分別給予三分、兩分):
〈天堂驚夢─溫哥華的台灣新移民〉:3分
〈迷濛的松雀鷹之眼〉:5分
〈那一天我們要去看米羅〉:5分
〈達娜伊谷溪流出了自己的尊嚴〉:2分
因〈迷濛的松雀鷹之眼〉與〈那一天我們要去看米羅〉同分,就此兩篇再進行討論,達成共識後,
正式揭曉今年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的首獎作品為〈迷濛的松雀鷹之眼〉,〈那一天我們要去看米羅〉為評審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