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屆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入圍獎】在苏州游园惊梦 ☉刘雨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因为这句谚语,谁不想找个机会去游一趟苏州或杭州呢?尤其是对于曾经在上海工作过一年半载的我,苏州就近在咫尺,竟屡屡擦肩!

2016年,趁着一位在微信上结识的中学老师热情邀约,决定于暑假携幼女游苏州,去认识这个因〈枫桥夜泊〉而声名远播的古城。

八月初,从上海搭高铁前往苏州,到达时已夜幕低垂,车站外一片阒黑,尽快招呼一部出租车奔赴旅馆。没想到车行颇久,越过现代都会区,接着,看到一座被霓虹灯镶裹的古城楼,才松了口气,转换雀跃的心情,欣赏那彷佛穿越时空的繁华。

有千年历史的山塘街,沿途皆张挂着喜气洋洋的红灯笼,如逢年过节似的,在熏风吹拂的盛夏,令人目眩神迷,不知今夕是何夕?

难怪谚语还有后面这么一段: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我们即将投宿的复古酒店就位于山塘街上,等到顺利入住之后,已至亥时,母女俩再轮流洗个澡,便该上床歇息了,因为隔日一大早有个令人期待的活动等着——到拙政园享用早餐、游园。

没想到住在苏州的陈老师母女,为了一早及时迎接我们,竟也一起住进高价位旅馆来,可惜我们抵达时间太晚,她们已就寝了。

习惯晏起的我,在半梦半醒间翻来覆去,深怕睡过头,凌晨约莫五点便催促着女儿起床梳洗更衣,以便准时与尚未谋面的主人会合。

穿过花园前往大厅,初见到两位主人,又被意外美好的画面吸引,母女俩竟穿着同款的粉色旗袍,面带微笑静候我们现身。两对主、客也来不及寒喧,一起搭上等在大门外的出租车直奔目的地。下车后,但见几辆三轮车停驻在灰色山墙样式的大门旁,难道还有一段三轮车之旅?

不久,出现几位中、外游客,其中,像洋娃娃的小女孩也穿了件蓝底花旗袍,一样别致可爱,我忍不住问一身T恤牛仔裤的女儿,想不想也买件旗袍穿,她微笑地点点头。

等到中外老少皆坐上三轮车,车夫们便精神抖擞地踩起踏板,摇摇晃晃绕行院墙一大圈,迅速向另一面入口疾驰。这种安排实在太富有观光趣味了,我的瞌睡虫也被一路的风啸声吹散!

步下车,又见接待我们的导游姑娘一身白衣蓝裙、凤仙装打扮,不禁怀疑:莫非古城街上的妇女、姑娘们,平时也时兴穿着旗袍或传统服饰?因为前一夜摸黑入住旅馆,啥也没看清楚。

从照片记录回忆,游园的顺序应始于东北边的“盆景园”,但穿梭其间好一会,只见各色盆景错落有致,却不见江南园林的气象,莫非园方有意让游人体验“曲径通幽”的园林美学,再借由逐步揭开的纱帐,推展出一进又一进的特色美景?

好一会儿,终于转进一座精美的“留厅阁”,阁中摆设一套精美的木雕桌椅,与挂于梁下的精致木雕“飞罩”辉映,彰显过往的奢华。

阁之外形如一座船厅,停泊于荷花池,名字取自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可是林黛玉(其实是曹雪芹)对于李义山的唯一好评。

步出阁外,果然出现荷叶碧连天的开阔盛景,彷佛整座园子是由荷花湖构成的,荷叶寛大如小伞,荷花也朵朵大于脸庞。再步上位于山岛上的“荷风四面亭”稍歇,往下俯瞰,荷湖涌动、绿树迭翠、飞檐生风,风光无限明媚,不愧是江南第一名园!

而且庆幸来对了时间,正值丽色夺人的花季,再晚一个月,恐怕是残荷锁清秋了吧?如林黛玉般独爱残荷者,想来不多。

此时,朝阳为摇曳的荷浪染上一层金黄,逐渐放射热力的晨光,令人再生困倦感,约莫逛了半个时辰了吧,还未吃早餐呢!

出神间,忽听到导游姑娘介绍:拙政园全园以水为主体,山水萦绕,楼榭精美,花木繁茂,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我们正置身于中花园吗?初来乍到如何分辨方位,但见近处、远方,一栋栋精美的水榭、亭台、楼阁,及一座华丽的双层画舫 (香州),犹似浮荡在绿色的荷浪之上,一幅如诗如画的桃源仙乡。

拙政园由出生于苏州的大户王献臣创建,他天资聪颖,年仅24岁即考中进士,不到30岁就获封七品监察御史。但好景不长,一张诬陷挪用公款的弹劾状,迫使他在屡遭贬降之后,于40岁的盛年辞官返乡,重起炉灶。

王献臣想在家乡打造一座有山、有水、有树林的园子,安度余生,于是请来至友担任建筑设计师,即明末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大才子七次应试皆落第,却在诗文、书、画上享誉其时及后世,为拙政园画建设蓝图及园林册页,又在艺术史上留下一笔。
“拙政园”之名则取自西晋美男子潘安于《闲居赋》中写的一段文字:

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王献臣借“拙于政务”自嘲是个笨拙的人,理应做些盖房种树、浇园卖菜的鄙事。因此花了整整十六年的时间来建造理想的园林。而文征明也似乎比获得皇帝重用更加上心,光设计、绘制图稿的时间就耗去其中的六年岁月,把中式园林美学,如画如实地体现在一景一物中。

不过,当前的拙政园已非原创的模样,几度易手,历任的新主人都曾经予以改建或增建。例如清末苏州富商张履谦购入现在的西园后,为了纪念制扇致富的家族史,特别在留厅阁附近建了一座“扇形轩”,三面筑墙,左右开设出入洞门,可就近观赏左边的“倒影楼”,及右侧的“三十六鸳鸯厅”,背面扇形窗则映入山丘上的“笠亭”。

扇形轩背窗上原挂有一匾,题为“与谁同坐轩”,借用苏轼的词句,但故意隐去下一句“明月清风我”,留予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借景美学,在拙政园的建物设计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凉亭皆刻意设了墙,再凿出借

景花窗,处处藏着不让人一览无遗的用心;然而水榭、厅堂等却又采用大面积的隔扇门窗,不筑实体墙,以便直接向园林、向星月借入美景。

最妙的借景手法,是把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为母亲盖的北寺塔,由园外数十里外借入,从“倚虹亭”往西园眺望时,即可见到北寺塔不偏不倚地纳入园景的正上方,非常写意。

置身于鸳鸯厅的几何花窗前,忍不住想象那一片片清透的或染上蓝彩的琉璃,在明清两代,是糊上了窗纸?或是裱着贾母口中的“软烟罗”?

总有人喜欢穿凿附会,认为此园林的一部份曾经由曹寅购得,曹雪芹即诞生于此,所以大观园的不少描写,皆有拙政园的影子。这传闻或许只能增添名园的浪漫余韵,不足相信,但我这个《红楼梦》迷,在现场仍痴心比对大观园的种种影像,步步都是游园惊梦!

尤其是对于那一道凌水筑成的 “波形廊”印象深刻,彷佛曾出现黛玉担着花锄经过,准备葬花,宝玉却直接把残花丢入水中,随波流出沁芳闸的故事。

最后来到 “远香堂”,这才是园林主体,原来我在“荷风四面亭”上端详许久,位于对岸的琉璃大厅正是它,名字取自《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已猜到了。身处其间,四大面隔窗墙,互相穿透、照映,也贪婪地取纳四面八方的春柳、夏荷、秋枫、冬雪,着实感染了我这个同样执迷窗画的痴人。

若没记错,远香堂对面显得秀气的“玲珑馆”早已摆开筵席等着我们进去享用早餐,看到精致的双色甜粥、包子、面饼、小菜等丰盛的特色早点,真不知该从那一道下箸,而且两对母女四个小胃,如何消化这么多食物,尽管饥肠辘辘?

不久,一位穿着长袍、手持三弦的男士,及一位穿着凤仙装、手抱琵琶的女士,走上正面靠窗的“苏州评弹”表演座,坐下来,便铮铮锵锵地弹唱起来,评弹是地道的苏州方言艺术,外人难懂,幸好演出的“弹词”如戏曲,较具亲和力,听出一曲为〈白蛇传〉,最后一曲为〈茉莉花〉,虽然也是老时代的民谣,相信座中的孩子们也倍感亲切、动人!

餐毕曲终,特别和乐师们拍张照片,作为难忘的留念,并万分感激低调不张扬的陈老师,如此贴心地款待远道而来的台湾朋友。

再度踏入园林,果然如预告般,一团团的游客从四面八方的小径蜂涌进来,想补拍几张照片,镜头已避不开随时出没的身影。

此时才体会到大清晨何谓“私享园林”?的美意,因一个钟头前,即一个广达60亩的大花园,只招待了六大四小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