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詩能夠把讀者帶離讀詩的當下,到達遠方,「如何寫」比「寫什麼」來得重要
主持: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楊牧、陳芳明、陳家帶、席慕蓉、向陽
時間:9月5日下午2點
地點:時報新大樓第二會議室
許正平/側記
本屆時報文學獎新詩組總共三百八十三篇,經由唐捐、林沉默、羊子喬、陳大為、陳斐雯、劉克襄初審
與初安民、蕭蕭、胡錦媛、白靈、陳幸蕙複審後,共選出十三篇進入決審。九月五日初秋下午兩點,
除了向陽被台北市的停車問題拖累而稍稍遲到,其餘決審委員楊牧、陳芳明、陳家帶與席慕蓉準時來到決審會場,
再次瀏覽入圍作品,定奪心中名次。
第一次投票前,評審們依慣例先各自表述評審標準與對本次入圍作品的觀察。
陳芳明說詩句普遍拉長、散文化是他對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同時,寫時事、歷史、親情的題材特別多,
和過去年輕的詩人總多寫情詩的情況大相逕庭,或許這和現在年輕寫作者常耽溺於誇張的敘事鋪陳,
以及文類小說化的風潮有關。一直以來,楊牧擔任評審的標準首重原創性,書寫題材為何並非他所在意,
但閱讀這次大量關心「公共議題」的作品後,卻也讓他寧可看到年輕的詩人再多寫些挖掘自己、
表達內心私密情感的詩作。陳家帶則注意到這批作品也同時表現岀一種「天地之大,卻無我立錐之地」的灰色、
悲劇色彩,同時,在語言技藝上,他指出這批作品抒情有餘,但似乎欠缺知性,也較少「後後現代」
勇於創新的精神。席慕蓉認為,一首好詩能夠把她帶離讀詩的當下,到達遠方,「如何寫」比「寫什麼」來得重要。
向陽的觀感有三:一、這些詩題材上具有時代特色,但語言上卻失去以往新詩的「硬朗」,變得雜沓;
二、三十行的行數限制似乎顯得尷尬,題材大的寫得不夠深刻,題材小的卻又變得冗贅不精練;
三、在詩的思想和語言上,許多作品都顯得模糊而不夠精確。
評審們對本屆參賽作品的觀察互有同感,但每人圈選三篇的第一輪投票結果卻極為分歧,獲得票數的作品有
〈植物人〉(一票)、
〈在芭比娃娃之間〉(一票)、
〈牆裡的聲音〉(三票)、
〈告別〉(一票)、
〈島〉(兩票)、
〈在噩運隨行的國度〉(一票)、
〈血緣殘像〉(三票)、
〈高鐵經過的小鎮,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一票)、
〈練習曲〉(兩票)等九篇。
〈如果它們已經在途中〉、〈老人與海〉、〈海峽〉、〈那夜,我們立正站在蔣公銅像下〉則未獲支持。
五位評審同意只針對這九篇至少獲得一票以上支持的作品展開討論。
其中,只獲一票支持的〈在噩運隨行的國度〉,楊牧認為它書寫一個被噩運籠罩的國度,
但不特別指涉現實中的哪個地方,將現代人間帶回一戰、二戰後世界瀰漫的一股悲觀氛圍中,並且著意尋求「新詞」,
以「重複」的句法在有限的行數中形成音韻效果。但陳家帶指出,此詩雖有音韻和意象上的優點,
但並未指出這個噩運所謂何來以說服讀者,兀自沉溺於悲劇氛圍中,缺乏辯證。
得兩票的〈島〉,陳家帶認為它的語言鬆緊有致,看起來散文化的句子卻醞釀岀詩意,
以島上的各種意象道岀愛情中的每個細節、階段,跳脫情詩裡常見的主觀耽溺,寫岀少有的客觀、恢弘與清醒。
楊牧也認為,以島自由、獨立、不受干擾的特性,來指稱愛情中的狀態在西方的詩中雖多見,
但本詩卻確能以獨具的創意,讓尋常的山川鳥木與普通的字眼都迸生詩意、韻律,形成自己的夢的世界。
陳芳明提出,作者在人稱觀點上的轉換造成他閱讀上的困擾,但陳家帶以為這正是此詩所以能拉開時空、
更具客觀性的原因。向陽肯定這首詩在語言上的新意,但在「精確」的要求上,仍顯得模糊。
〈牆裏的聲音〉有三票支持,陳芳明認為,全詩以被阻絕在牆裡的聲音來講每個時代、
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的一種被壓抑的、無法發言的狀態,只有純真的小孩聽得到,關照角度讓他動容。
向陽附議,意象上,他認為作者把堅硬的牆和流動的聲音等兩個矛盾的意象結合在一起,
成功表達了聲音即使被壓抑仍要試圖表達的柔韌特性;音韻上,以長短句交錯呼應牆的凝定和聲音的飄忽,
修辭、節奏與主題準確結合。席慕蓉則觀察到,作者在書寫牆裡的聲音時是抽象幽微的,但牆外的現實,
不論是經過的小孩或把聲音輾碎的卡車卻都具象而真實,或許這也是作者的意有所指。
陳家帶認為此詩對牆裡的聲音所指涉為何,缺乏暗示,說明性的語言也傷害了詩意的呈現。
同為三票的〈血緣殘像〉呈現親情題材,象徵和修辭力道集中精確,獲得評審肯定,
但向陽認為詩中的個人經驗無法延展成具有普遍性的情感共鳴。兩票的〈練習曲〉表現時間的鄉愁,
時有動人意象,但運用「迴旋曲」的片段式結構卻造成內在邏輯的不連貫,陳芳明認為它像一首「未完成的詩」。
由於席慕蓉被楊牧對〈在噩運隨行的國度〉的解析感動,放棄〈在芭比娃娃之間〉改投〈在噩運隨行的國度〉,
兩票以上的作品共有五篇。
評審們決議第二輪投票只針對兩票以上有共識的作品,以一至五名各給5、4、3、2、1分的方式決定高下,
投票結果〈島〉以19分獲得首獎,〈牆裡的聲音〉則以18分獲得評審獎,
〈在噩運隨行的國度〉與〈血緣殘像〉同為14 分,〈練習曲〉獲得10分。
評審們決定以票選方式在14分的兩篇作品中決定剩下的另一位評審獎,投票結果〈在噩運隨行的國度〉
以三比一(陳家帶棄權)擊敗〈血緣殘像〉,獲得評審獎。二○○五年時報文學獎詩人桂冠於焉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