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決審會議記錄

內容與形式配合精準時,自然會引起閱讀者的好奇,同時感受其中趣味

愛情追獵傳奇                      ☉李欣倫/記錄整理

 

日期:89年9月8日

決審委員:施叔青、李永平、平路、楊照、李奭學

主席:楊澤

 

第二十三屆時報文學獎甄選獎短篇小說組合格件數共計296篇,其中國內有228篇,大陸23篇,海外45篇。初審委員為成英姝、張定綺、楊明、張惠菁、袁哲生、黃有德、駱以軍、林文珮,選出48篇進入複審。複審則由林黛嫚、蔡素芬、林水福、林宜澐、張國立負責,共選出11篇進入決審,最後再由李永平、李奭學、施叔青、楊照、平路進行決審。

進入決審的十一篇作品為:

〈地牛翻身〉

〈偕亡者的第三天四夜〉

〈迷藏〉

〈女班長〉

〈地下社會〉

〈金桂銀桂〉

〈她〉

〈顫音〉

〈鄂倫春之獵〉

〈平方、零次方〉

〈前往秘密基地〉

複審委員票選的前三名為(張國立請假未投票)

〈平方,零次方〉24分(嫚8、澐8、福7、蔡1)

〈鄂倫春之獵〉18分(澐7、嫚5、福3、蔡3)

〈顫音〉17分(蔡8、福8、澐1)

  • 評審標準

施叔青:無論從題材或內容來看,這次進入決審的作品較以往好,這點令我振奮。小說的藝術性很重要,包括語言和內容是否完整。

李永平:好的小說必須注重以下幾點:形式結構完整,焦點必須集中,語言鮮活、自然。另外,我會選擇能讓我閱讀時有所感動,以及能引起我共鳴的作品。

平路:內容與形式配合精準時,自然會引起閱讀者的好奇,同時感受其中趣味,這是我評審小說的一貫標準。就這次進入決審的作品觀之,體裁選擇上相當多元,文字也到達一定的熟練程度,在小說質量並重與藝術提升層面上有優秀表現,令人喜悅。

楊照:我注重創意,但創意背後須有作者自覺的紀律、努力,使創意落實為創作長期的力量。其次,希望從作品中尋到奇特的元素,但又必須回歸於日常生活,否則奇異會失去力量。

李奭學:技巧是我考量的第一要點,包括文字、結構,最好兩者能相輔相成。在文字部分,除了意象、比喻外,也不能疏忽文字頓挫。結構好,主題令人耳目一新,同時有高度的、含蓄的生命啟示,也是佳構。

■第一次投票結果:

0票1篇:

〈女班長〉

1票6篇:

〈地牛翻身〉(平)

〈地下社會〉(施)

〈金桂銀桂〉(學)

〈她〉(李)

〈顫音〉(楊)

〈平方,零次方〉(學)

2票3篇:

〈偕亡者的第三天四夜〉(李、施)

〈迷藏〉(楊、平)

〈前往秘密基地〉(楊、平)

3票1篇:

〈鄂倫春之獵〉(李、學、施)

△一票的討論

  • 〈地牛翻身〉

平路:結尾有趣,流露女性的平實情感,隱微的幽默連貫到底,是篇可愛小品,用了地震題材,但不濫情。語言仍待努力,內容可再深刻一些。

施叔青:我以為會與地震有關聯,但從內容呈現看來似乎不然,部分情節稍顯拖拉。

李奭學:情節貧乏,題目與內容無法切合,不過最末尾有其趣味。

李永平:看到題目時期待很高,但地震主題與描述內容的連結不甚緊密,若說故事中的婦人在丈夫死後地位「翻身」,似乎過於牽強。另外,標點符號的使用也令我摸不著頭緒。

  • 〈地下社會〉

施叔青:反映台灣現實,描寫暴亂、脫序的社會,拼湊筆法具後現代感,但卻以傳統、有條理的敘述方式描述暴亂社會,形式與內容無法銜接。

李永平:形式、結構不佳,敘述方式若流水帳,應需要好好剪裁、組織一番。

李奭學:不知作者企圖透過作品表達出什麼,但文字乾淨。

楊照:背景設定在89、90年代,現在寫似乎太晚。另外,這種類似題材很多人已寫過。

  • 〈金桂銀桂〉

李奭學:語言有趣、詞彙豐富、感情含蓄,是此篇的優點。

平路:像童話,是個不存在的樂園。當我們對某人、事有情意時,必知曉其中細微的分別,即使是雙胞胎亦然,但結尾寫到「金桂」、「銀桂」同一人的部分,似乎不可能。此外,作者設計樂園裡的兩個女人,彼此都沒有妒忌、猜測,彷彿樂園的神話。

  • 〈她〉

李永平:呈現台灣婦女的畫像,是首優美的散文詩,栩栩如生,令人感動,但似乎不是短篇小說。

施叔青:內容很溫馨、鄉土,但並非小說。

李奭學:我覺得這篇依然是小說,作者似乎想為小說重新下定義。

楊照:作者雖然以「她」為題,描寫外祖母,但敘述觀點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對外祖母的心理狀態也不好奇、探問,這種描寫的方式,人物似乎被委屈了。

  • 〈顫音〉

楊照:有巧思處,但其中有違反常識的敘述,若按照作者所描述的社會,似乎是不可能產生複製人的機制,應有更細微的描述。

李奭學:題材新穎、有趣,複製人的人性問題,或許需要再思考。

李永平:形式結構有問題,敘述觀點以第一、第三人稱交錯的設計,不知作者用意為何、試圖達到何種效果。

施叔青:完全靠想像的創作,表現得吃力不討好。

平路:複製人的題材有趣,但設定在母親必須選擇兩個孩子的角度似乎太困難。

  • 〈平方,零次方〉

李奭學:用對照性的方式,鋪陳兩個女子的故事,雖然這種書寫模式並不新鮮,作者的巧思亦偶有匠氣,但文字老練,走出傳統,自創風格,筆觸細緻,對比中往往可見對比。

李永平:內容所提到的數字與主題無關,數字的設計似乎沒有意義。

平路:描寫具象的部分生動,但女性故事的拼湊部分,較不像真實人生。

△二票的討論

  • 〈偕亡者的第三天四夜〉

李永平:形式結構完整,焦點集中,以最少字數表達強烈效果,符合小說祖師爺愛倫坡對小說的要求。語言自然、有活力,國台語相互交錯,以國語寫景,以台語描寫人物對白或內心獨白,語言和小說中的角色配合得恰到好處,堪稱「新的台灣文學語言」,此點甚為成功。在細節中呈現人性的真實面,實為神來之筆。不過我建議題目能否改為「偕亡者的一夜」。

施叔青:類似台灣版的《水滸傳》章節,語言、對白生猛有勁。作者對於動作、速度的描寫很精采,寫景有功力。內容很「台灣」,寫夜市的燈、賭、暴力、放縱,突然間又消逝了,具影像變化效果,整體極具「霹靂」感,讀來大呼過癮。

李奭學:我同意這種書寫很「台灣」,但夜市燈火的突然消逝,有沒頭尾的感覺。能讓我感動,但仍無法引起我共鳴。

楊照:通篇是齣鮮活鬧劇,人物、場景、節奏、氣氛搭配恰當,但語言並非台灣慣用的語言,鮮活但不「生活」,破壞整體感。

平路:有神來之筆,但敘述、對話有些問題,部分的內容與形式無法搭配準確。鮮活場景的背後,若能在語言、內容上多加剪裁,使它接近真實面,會有更好的表現。

  • 〈迷藏〉

楊照:描述奇怪的童年經驗,並將之化整為零,分配到生活細節與日常微小場景中,烘托出無所不在的童年記憶。其中幾個有趣的點,讓我們知道作者自己相信某種超乎日常的力量在控制他。「迷藏」的比喻貫穿全文,形式完整,從中可見作者寫作的紀律。不過,童年與現實的穿插沒有其必然道理,可以寫得更細緻些。

平路:是篇成長故事,其中包含作者的啟蒙經驗,內容的安排、穿插與題目切合。敘述慢慢推展,作者有耐性地和讀者玩捉迷藏的遊戲,精準度的拿捏是其可取之處。

施叔青:童年的記憶與死亡是很迷人的題材,白描的語言和文字運用掌握得恰好,內容與題材亦切合。整體氣氛掌控極佳。但我不明白故事主角到城市後賣手機的安排,似乎與題旨無涉,不知其關聯和意義。童年記憶的部分寫得很好,但現在的描述則顯稍弱。

李永平:眼高手低之作,短篇內容無法承載其龐大的主題與企圖,在形式、結構上耍花招,略顯造作。

李奭學:過於匠氣,許多描述似乎看過。

  • 〈前往秘密基地〉

平路:談女性及其身體的題材,也談到浮光掠影的愛情。角色心理掌控的變化有明顯犯規之處,但對女性心情的描述部分。則掌握得非常真實。另外,作者對女性與機器接觸的異化現象,沒有學術批判,而用感性的筆調發抒,把握住女性與身體自覺的緊密關係。

楊照:表現最成功的部分是:故事主角一直預期、假裝未來有精采的戲碼上演,但事實上卻是主角誇張的自我建構,主角以誇張而空洞的想像,與身體、秘密基地作連結,這種氣氛的營造很吸引人。另外,我會從難度上肯定這篇作品,因為「期待的事實一直未發生」的掌握,有其困難處。最末插了一段矮個子男人到瘦身中心放火的情節,過於戲劇化,破壞前面塑造的氣氛與情境。

李奭學:閱讀時給我新奇感,內容交雜了心理、慾望和社會批評等層面,很有看頭,筆尖常帶黑色幽默,文字充滿現代感,但矮個子放火的段落為敗筆,破壞整體感。

李永平:為結構完整、內容平實之作,但無創新、突破。

施叔青:題材難寫,也沒寫好,除了都會女子的疲倦表現得很好之外,並無讓我感動之處。

△三票的討論

  • 〈鄂倫春之獵〉

施叔青:將場景拉到大興安嶺的異樣風情,令我讀來目眩神迷。文字濃艷、老辣。作者將打獵/被獵的男女關係,處理得相當完整,對男人視線的描述,對我有啟發性。此篇的背景設定在北方,像現代的武俠小說,具豪邁風情,與我們所在之處差異極大,某些經歷很有趣,可惜的是結尾不好。

李永平:浪漫、唯美且帶哲理,耐人尋味。文字與人物,小說世界結合,想像力豐富,其中的北方口語具現代味道,語言的駕馭能力很好。以傳奇的角度來看,是則浪漫、優美的傳奇。

李奭學:表面上看似人類學式的調查,但故事發展中卻有心理學式的敘述。有趣和成功之處在於:以男女追獵、遊戲的過程和意象詮釋愛情,同時看到作者希望表現出人與自然對立兼融合的相處模式,這些深度省思常以詩化、抒情的筆調展現,將故事轉成撲朔迷離的境界。但我不喜歡其結局,將撲朔迷離的心理層次變成懸案,甚為可惜。

楊照:寫傳奇的部分很好,是標準的異國產物,但面臨到的問題是:奇特的元素無法幫助我們了解現實層面,作者在異國背景之上又有更大的企圖。另外,敘述者的角色與其敘述內容有落差,人物所說的話不像作者給予的背景,倒像旁觀者。無論就作者與敘述者來說,整個故事不為他們所相信,使傳奇成為有距離的外在力量,無法達到人作為閱讀者很本能、自然的一面。

平路:將異國情調編排在一起,過於效果化,和作者感受、相信、喜愛的層次似乎無法全然扣緊,是場甜蜜的表演,但無法深刻打動讀者的心。「謎」、「胎記」的敘述無所終,亦無法呼應整個敘述主旨。此外,作者似乎為了傳奇故事的異國氣氛,所以刻意附加敘述者一個特殊身分,並將之合理化。前述的濃艷筆調與最末理性的筆法無關,附加的解釋有畫蛇添足之憾。

經過五位評審熱烈的討論之後,進行第二次投票。每位評審從以上有票數的作品中圈選四篇,並依照名次高低給予4分、3分、2分、1分。

■第二次投票結果:

〈鄂倫春之獵〉:12分(學4、李3、施3、平1、楊1)

〈前往秘密基地〉:11分(平3、楊3、學3、李2)

〈迷藏〉:9分(平4、楊4、施1)

〈偕亡者的第三天四夜〉:8分(施4、李4)

〈顫音〉:4分(楊2、學2)

〈地下社會〉:3分(施2、李1)

〈平方,零次方〉:3分(平2、學1)

 

第二次投票結果由〈鄂倫春之獵〉獲得本屆時報文學獎甄選類短篇小說類首獎,第二名為〈前往秘密基地〉,第三名為〈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