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者下海當漁工 帶著相機來顧船

 因為朋友一句「有種來顧船,上船跟著漁工睡」嗆聲,資深攝影記者李阿明離開媒體多年後,帶著相機到漁船上做最低階的顧船工。每到6月和11月漁船出海回來靠港的時間,他天天跟著漁工一起睡在漁船上。李阿明表示,顧船工是低階中的低階,他卻能藉此親身看見台灣、大陸船員和外籍漁工的悲歡喜樂,「我很自在,到後來就連漁工在船上洗個澡都故意跑來光屁股讓我拍照,可見有多熟!」

「蟲觀」貼近真實面

 在長時間蹲點和好交情之下,李阿明看見比過往「血淚漁工」議題更貼近悲喜的寫實面,「NGO組織、媒體看漁工議題要鳥瞰,而我是『蟲觀』,因為相較台灣、大陸幹部,顧船工跟這些漁工『老外』都算『賤民』。不過對我來說,我不談關懷或正義,在勞資對立之外,他們一樣都是人。」

 李阿明表示,顧船工一天工資1000元,24小時要在船上,累了只能在甲板上睡躺椅,比當保全還累,通稱「爸爸桑」,多是60、70歲在社會上找不到其他工作的老人,體力不比年輕力壯的船員和漁工,還會被漁工嘲笑,「但熟悉之後,加上我對漁工很好,他們也喜歡找我一起喝酒,還會幫我出氣。」

好交情光屁股給你拍

 59歲的李阿明2002年離開媒體工作,舉家搬回高雄前鎮照顧生病的母親,「前幾年母親過世,小孩也都長大了,我沒事做,又帶著攝影機四處閒晃,晃到漁港邊想拍照,卻被船公司的人跑來罵。不過攝影記者最會『盤撋』(台語,意指交際),看到漁港邊有人抽菸,湊過去借個火、聊一聊,漸漸就熟了,熟了以後,船員知道你沒惡意,隨便你怎麼拍都好。」

 在船上工作,李阿明也親見漁工辛酸,像是每回漁船出海一趟,回來就是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漁獲,有時船公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船上有些幹部、漁工私下留點好處,但有時卻連一點讓人方便的小錢都想省,「例如規定晚上不能用發電機,讓漁工可以有燈光用,這點錢也斤斤計較。」

體驗跨國漁工的寂寞

 為了方便拍照,李阿明買了一台小數位相機,放腰包隨身攜帶,決定寫書之後,則是帶著筆記型電腦,一旁熟識的漁工飲酒喧鬧,他則是默默敲鍵盤。去年為了體驗當跨國漁工的生活,還跑去泰國普吉島,幫人顧船2個月,「我一個人去沒人照應,語言什麼都不通,後來愈來愈焦慮。回台灣後,反倒羨慕起在台灣的漁工,起碼還有同鄉可以幫忙!」

(中國時報/許文貞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