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拿下多項文學大獎的作家駱以軍,在24歲時以小說作品《手槍王 》拿下時報文學獎。他表示,當年拿到時報文學獎,「像是仙杜瑞拉 拿到她的玻璃舞鞋,而每年時報文學獎公布得獎名單,選出來的作品都有新穎的面貌,引發眾人討論,那種盛況,就像是現在iPhone新機發表會一樣,吸引眾人目光,讓人迫不及待想讀,看看有哪些新作品 、新的寫作技法出現。」
追求新技法 如開發新零件
作為五年級生,駱以軍表示,他這一代作家仍是以書本為主要閱讀 來源,那時發表的平台不多,文學獎可說是有志寫作者最主要的平台 。
駱以軍形容,假如小說是一艘太空船,「那麼我這一代人,在專注追求研發新的寫作技法時,就像是在開發太空船的零件一樣,想製造新的引擎、旋鈕,或是在追求一種新的寫法時,又被某種卡榫套住。 那時候的小說書寫,呈現的是這樣的狀態。」
駱以軍自認不是讀書的料,從小有過動傾向,功課不好,重考才考上大學,在大學時期受到余光中所翻譯的《梵谷傳》啟發,點燃他的文學魂,自此立志要成為小說家,卻在嘗試閱讀其他文學作品時碰壁 ,發現自己多年不讀書的習慣,使他一度有閱讀障礙。
高密度練習 養成良好習慣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轉念改以手代替眼,一遍遍抄寫多部文學經典作品,在書寫的過程中,也同步將字裡行間的訊息吸收到 腦海裡,成為日後創作的養分。
駱以軍說,慶幸自己曾經以這樣緩慢的速度、扎扎實實地書寫過, 這段抄寫的過程,是一種高密度的練習,「我在陽明山上的小宿舍,並沒有人教我怎麼寫作,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就是我最好的老師, 我習慣抄寫完之後,也會試著模仿他們的寫作方式,那是我練習寫作 的開始,後來也成為長年的習慣。」
駱以軍表示,「寫小說,像是雕刻師在雕琢某個時空;也像是體育 選手在創造極限時刻、鋼琴家在準備呈現給觀眾最好的一面,但他們都必須面對的大眾,而小說家面對的是自己。」
今年時報文學獎推出影視小說項目,而駱以軍近年作品《小兒子》 被改編成動畫、舞台劇作品。他鼓勵有志寫作者,可保持持續的書寫習慣,「因為好的小說,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是一件永無止境的事。 」
(中國時報/李欣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