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決審會議記錄

散文似乎只能從負面表列來說它不是什麼,只能見招拆招,看到什麼就去面對它。

從意念出發            ⊙伊里╱記錄˙整理

主持︰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余光中、張曉風、唐諾、蕭蔓、王浩威

時間︰九月五日下午三時

地點:台北故事館(協辦單位)

劉克襄︰今年散文獎共收到三一二篇作品,其中十一篇來自大陸、十七篇來自海外,台灣則有二八四篇。初審委員包括
兩位人間副刊編輯和朱國珍、陳銘磻、師瓊瑜、孫瑋芒,選出四十篇進入複審,由複審委員方梓、阿盛、林文義、凌拂、
鍾怡雯,選出十篇作品進入決審。

●評審標準
余光中︰散文因發展久了,高手滿多,寫得好的也多,很多元化,很難用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來要求。有些在傳統上
頗有造詣,有些則很歐化,很難有統一的標準,就看來什麼好作品就選好的作品。
張曉風︰評審時看文章卻不知作者是誰,這跟平常閱讀散文的經驗迥異,因為平常閱讀散文會去看作者一以貫之的風
格,會希望從中看到一位大家的風範、傳統,且評審時只以一篇為單位,看的是一剎那的表演,因此得獎的是有技倆在
其中的,有些人滿會抓此技倆的。不過我在容忍其表演性之外,仍是從基本的文從字順、結構、有特殊之處著手。
唐諾︰散文似乎只能從負面表列來說它不是什麼,只能見招拆招,看到什麼就去面對它。但要說它沒有傳統書寫的束
縛,也仍是有的;寫一篇感人的故事,記述一篇難忘的故事,這樣的拉力仍在每次的比賽中出現,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看過進入決審的作品仍覺得遺憾,大半是想寫篇好散文參展,表演意味濃;心中有疑問要找尋、要去凝視,好奇而
寫的較少。
蕭蔓︰初讀時覺得很難被取悅,之後開始決定放手,不再嚴格下去。我自問,以這樣的題目如果作者操作得比我好,
我就勾選,如果我有把握可操作得比他好的就落選。可能因為是參賽的緣故,跟平常在副刊上看的散文有距離,像從
另一空間跳出來的,有過多的懸疑像在操作小說,或過多的簡約像在寫詩,很濃縮、甚至壓縮,產生不是很過癮,作
者置身事外之感。
王浩威︰我對文學獎的評審標準感到猶豫,因為不同評審的文學觀不同,得獎作品常是妥協出來的結果,最後成了
被遺忘的作品。我的標準仍是放在台灣的散文脈絡,創意、開創性是我所看重的。

■投票結果與得獎作品討論
第一次投票,評審選出心目中入圍的三名。結果︰
〈蝸角〉:2票(余、蕭)
〈刑肉度亡經〉:2票(張、王)
〈不在〉:4票(余、蕭、張、唐)
〈天堂之梯〉:1票(王)
〈軟磚頭〉:3票(唐、張、蕭)
〈寄居蟹〉:1票(唐)
〈餩〉:2票(王、余)
接著進行討論,交換意見,再進行第二次投票,根據心目中的前三名給以3、2、1分,最後統計︰〈不在〉(11分)獲首獎,〈軟磚頭〉(9分)和〈蝸角〉(6分)兩篇獲評審獎。

  • 蝸角
    余光中︰本篇是非常穩健的散文,講的故事也很高超,寫一個藝術家對其藝術的忠誠、專注,令人感動。文字簡練,與一般散文之泡水、膨脹很不同。
    蕭蔓︰每段都試著安排一些小驚奇,有很多互相對應的轉折、有趣的思考,而且它用了一個已沒有人在談的題材──篆刻,藉此表達人生態度,在中文裡可帶到很美的境界,是篇可圈可點的美文。
    王浩威︰這是一個好的傳奇故事,表現方法有如小說,但因為篇幅太短了,毀掉很多好的題材。
    ●軟磚頭
    張曉風︰吸引我的是篇名設定的比喻,衛生紙被刻劃成軟磚頭來建設其家園。將窮鄉僻壤的小生意人生活中最卑賤的東西寫了出來,反映現實社會底層生活,這篇是寫得比較好的。
    唐諾︰文字不夠好,而且結尾怎麼會這樣結法﹗但它是這次我看到其中實體描寫最多的。在使用抽象語義書寫時,整個社會記憶消失,文學上實物的豐富感、生活感消失了,相較下,雖然本篇在文學表現上、文字洗練度上不如別篇,但卻是這次作品中描寫實物較多的。
    蕭蔓︰這篇提醒了我,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比衛生紙更能用來描寫人的自卑﹖它寫出了中下階層小孩的心聲,用的隱喻很聰明,自卑的情緒表達得很好,努力鋪陳,稍嫌囉唆。寫經濟起飛給我熟悉的感覺,帶動了我一些記憶。
    ●不在
    蕭蔓︰符合我對散文的認知,看作者有此閒功夫、閒心情,將閒的感覺表達出來,非常迂迴地在描述、表達她自己。因為它太閒了,令我有點佩服起她。
    張曉風︰它寫出了我想寫的,對我不在的那個時空的好奇,我們常會問自己,如果我不在,會是何等的局面,雖然這問題有點痴、有點笨,其實也是某種權力慾使然。本篇寫出一個人對時空的癡念。
    余光中︰在題材上無中生有,從一個意念、感覺出發,又莫名其妙地發展下去。可看出作者喜歡自己的生活,她不是戀家、戀房子,而是一種自戀,是一種奇怪的寫法,較少見,滿妙的。
    唐諾︰在蕙質蘭心、小地方上有體會,但這是否在廣義的張派走下來,前人已走太多的路了。這篇不見得寫自戀,而是寫愉悅,要寫快樂、喜悅比寫悲傷困難,它是此次文學觸感最好的,體認到的真實感 ──文字的精確性和韻味最好的一篇。讀之會觸發一點心事,這要從幼年從唯我論走出來時談起,「我」是在意識到他者之後,最後命名的,這篇寫的是因為我不在才看到的那個我。即使不以此哲學基礎奠底,基本上,它是一篇好的散文。但生活的體認、隨身的物件、光陰、光影、一點點塵埃……在張派筆下已經走得很遠時,這是我有一點猶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