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明儒盼有始無終,葉言都讚先行者
時報文學獎40年,昨日頒獎典禮不少得主前來共襄盛舉,包括第一屆小說獎得主詹明儒、第四屆小說獎優選得主 閱讀更多
時報文學獎40年,昨日頒獎典禮不少得主前來共襄盛舉,包括第一屆小說獎得主詹明儒、第四屆小說獎優選得主 閱讀更多
影視小說組首獎洪昊賢和優選獎張今兒,都是「90後」年輕新銳,也都是第一次投稿文學獎。洪昊賢〈之後〉描 閱讀更多
紀錄片導演陳榮顯以〈一部紀錄片的完成〉奪得散文組首獎。文章以自己認識了15年,曾被關在綠島的政治犯M 閱讀更多
以〈下午有這樣一件旗袍〉獲新詩組首獎的宇秀來自大陸,旅居海外多年,她表示自己大學時代便開始接觸台灣的 閱讀更多
醫師的筆不批評,不濫情描寫,但心中的悲憫與專業的致力已無需文字美化,他只記下「百姓黎民皆老去」之後, 閱讀更多
原住民話語(discourse)多不免涉及悲情,尤其為災區發聲時,腔調總是沈重。〈地圖作業〉的說話者 閱讀更多
報導文學與報導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報導文學必須從現實的材料中帶出新意。作品是不是文學,是最重要且必要的條 閱讀更多
詩的本質不應捨棄,事件、題材不妨是日新月異,精神卻還是恆久不變的。換言之,還是回到柏拉圖詩學的「真善 閱讀更多
散文基本上是比較曖昧的文類,尤其現在,散文與現代詩似有一種合流的趨勢。這的確不是一個文學的時代,台灣 閱讀更多
本次小說獎有許多作品的題材是有關歷史的記憶甦醒的,台灣的傷痛記憶並不是一家獨大的,放眼其他地區一樣有 閱讀更多
這批作品普遍深刻度不夠,好像為了「鄉鎮書寫」而書寫鄉鎮,因此有資料排比堆砌、急著表達、社教意味太濃、 閱讀更多
首重能夠感動,即能掌握作者意涵,其次是意象精準、語言節奏清楚。每年都很怕傳統的東西被拋棄,很慶幸今年 閱讀更多
因為其他都太無聊了 主持︰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王宣一、張小虹、楊照、夏曼‧藍波安 時 閱讀更多
好作品就是要加碼! 主席︰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季季、平路、陳芳明、張大春 時間︰9月 閱讀更多
報導文學有兩個最起碼的定義,第一、要有一定程度的問題意識;第二、要有一定程度的人文關懷。 有了這兩個 閱讀更多
詩應是自內而外的,無論是從身體、生長環境、靈魂深處發展出來的都好,這種由內而外的詩質特別重要; 其次 閱讀更多
好散文應要能夠含蓄特殊與普遍,感性與知性,實在與虛設。 由個體出發走向人性的關懷,思考自身的問題,又 閱讀更多
新聞書寫展現專業精神的關鍵就在於「公共性」,報導文學固然容許較多主觀的看法, 但是感情太過強烈,就會 閱讀更多
一首好詩能夠把讀者帶離讀詩的當下,到達遠方,「如何寫」比「寫什麼」來得重要 主持:劉克 閱讀更多
散文應是「誠實記錄思緒」的文體,但看到很多沉重、黑色、虛胖的文字,卻缺乏幽默輕快的作品 主持︰劉克襄 閱讀更多
作者大多無法在4000字內施展小說藝術,這些作品書寫主題過窄,缺乏大問題與深刻人性的省思。然而,這1 閱讀更多
報導與文學兩者都要兼顧,文學的定義見仁見智,報導就是有一個事實,把它呈現出來,在內容上就沒有太多偏頗 閱讀更多
語言大概是詩人最大的挑戰。我首先會看的是押韻;第二是看它表達的東西;最後一個標準,也是讀詩人的最基本 閱讀更多
散文能不能做為一個文類/如果能做為 一個文類,它的特色在那裡?跟詩、小說有什麼不同? 在雋思交會時互 閱讀更多
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備受全球華人關注的「旺旺‧時報文學獎」,今年邁入第40屆,除了延續上屆網路報 閱讀更多
在這個後現代的潮流下,文類已經被混淆了,很多小說讀起來基本上就是散文,沒有小說所具備的戲劇性衝突、情 閱讀更多
這次評選中的一個問題在於我們與青少年次文化的斷層,若我們不瞭解流行的日劇、漫畫,評這些詩就蠻危險的 閱讀更多
散文不是散亂、零散的,段落之間要有密切連結,「筆記」是無法完成一篇散文的組織結構的 生命的厚度 閱讀更多
越短的小說,使用概念與技術就要更有警覺,特別是主題運用至隱喻技術時,能不能用得好。 新世代,新驚喜 閱讀更多
有時失控的創新會變成怪異,其實返璞歸真也是一種創新 寂靜中爆裂的猜想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