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電視的娛樂時代 一樣迷到不上班不上課

 

李怡芸/台北報導

還沒有電視的50年代,台灣人的娛樂消遣多在布袋戲、歌仔戲、電影、廣播與書報雜誌上,且較今日的追星、瘋迷程度不相上下。近期於台北市文獻館推出的《娛樂時代-記沒有電視的10年》特展,可看出當時的娛樂也是能讓人「不上班不上課」。

文史工作者莊永明指出,過去戲迷追捧歌仔戲明星,不但是跟著明星全台跑,「紅包、金戒指都往台上丟」,而熱門的廣播劇,一到播出時間,「可以上班的不上班;上課的不上課」。此次《娛樂時代》展,在歌仔戲區便以「手帕交相揪.全台追星去」為主軸,以「歌仔戲追星地圖」一窺當年閨密間一同追星的狂熱,廖瓊枝、黑貓雲、杜慧玉、洪明雪洪明秀姐妹、許秀年的原聲重現,還可現場以紅包袋貼上看板,體驗打賞樂趣。

「把《基督山恩仇記》改編成台語版廣播劇叫《岩窟王》在當時一播就一整年,非常紅」莊永明回憶指出。此次展覽也展出了幾本廣播劇劇本,由李讚聲撰稿、主持的廣播劇,因為當時大受好評而印製成冊,對外販售,而廣播劇本也有不同主題,從日常生活、笑鬧劇、明星八卦,都可以成冊販售。

擅用明星經濟的還有當時許多雜誌刊物,都會用電影明星作為封面,從好萊塢明星到本土台語劇電影,如今看來也刻畫了流行文化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