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11月9日上午11:00
■地點:中國時報大樓B2會議室
■決審委員:季季、袁瓊瓊、蔡國榮
■副刊編輯小組:盧美杏、邱祖胤
■紀錄:李怡芸
今年時報文學獎首度開放網路報名,總收件數超過2000件,其中小說組共計收650篇,經過初審委員吳鈞堯、葉姿麟、鄭順聰、邱祖胤、盧美杏等選出61篇進入複審,再由複審委員曹麗娟、葉美瑤、許榮哲挑選13篇進入決審並成為入圍名單。在3位決審委員季季、袁瓊瓊、蔡國榮的兩輪投票後,選出了首獎、二獎與三獎各一名。
第39屆時報文學獎影視小說組決審普遍認為,雖然徵求的是影視小說,但寫作技巧仍應考究,袁瓊瓊希望寫作者能重視作品的高度;蔡國榮特別強調作品意境;作家季季則認為,好的文學小說才會吸引人一路看下去。
以下是影視小說組完整會議紀錄
蔡國榮(以下簡稱蔡):
雖是影視小說獎,但重小說仍會重於影視,若兩者不相上下則會考慮到影像表現;此外我特別看重作品的意境、意義與意思,是否用文字呈現特殊而動人的情態、主題以及是否掌握足夠的小說或影視元素。
袁瓊瓊(以下簡稱袁):
既是影視小說,自己會更重影視成分,重故事性,要把故事講得完整;也希望講具有特殊性的故事;有不錯的故事,也要有講故事的技巧,有足夠好的文筆;此外便是重視作品的高度,要傳達有價值的東西。
季季(以下簡稱季):
作品首重文字,文字好像一條路可平坦走下去,一下子就能吸引我們看下去,這是基本功的要求;其次我重視題材,要看到華文世界文學界眾多題材裡,是占什麼位置,是否有其特殊性,故事與題材是一體兩面,這次有些作品看來像是寫分場大綱,但這畢竟是文學獎,首先必須是好的文學小說,仍以文學角度來評選。
袁:我特別想提醒參加者,有的來稿有錯別字、漏字,請在送出稿件前要尊重自己的作品、尊重文字、尊重獎項,至少每個字要正確,自己要檢查個3遍。
季:海明威《戰地春夢》最後一頁重寫了39次,《老人與海》原稿看過200次才完工,謹慎檢查是必要態度,好不好另當別論,至少每個字必須是正確的。
經3位評審協商,第一輪投票,以A、B、C作為成績分級圈選出6篇,沒有票數者不列入討論,共有8篇進入第一輪,分別是《老徐》得票1B、《彩蝶何處》得票2B、《黴》得票2C、《烏龍鎮的木匠李四》得票2B1C、《迷漾時光》得票3B、《利利》得票1A1C、《紙皮龜宅》得票1A1B、《雪線》得票3A,由得票較少作品依次討論。
《老徐》
蔡:用三個時態來寫老徐,現在式的動態感不足,但有一點可稱道,吸引我投他票的是,開始看他寫老年的老徐,用很細膩的筆法寫路人走路的姿態、穿著,初時略感不耐,但突然感覺想起港片《失蹤》,一路這樣跟蹤,反而興起了影像的趣味,算是很成功的,文筆也算順暢,但整體來說似乎對於警察臥底,取經《無間道》的意味很濃,最後感覺有點悵然,跟蹤到最後竟沒看破什麼,人物的轉變不足,是很關鍵的弱點。
袁:這篇的結構很不錯,關於剛剛提到的《無間道》,該片至少還有真實性,這裡寫的卻是太以自己一廂情願的想像來寫,可惜有相當好的結構,將老年和年輕時重疊,和女孩談戀愛的一段也寫得很好,但不禁要問作者:到底想寫什麼樣的故事?
季:這篇除了敘述故事的問題,基本功顯然不足,錯別字、贅字、贅詞多。例如「兩個男孩走過來,兩個人的穿著相當斯文」為什麼要連續「兩個」?這便是基本功不足,故我並未給它分數。(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