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決審會議記錄

文學作者應該有企圖去開發新題材,尋找有別於同代作者的敘事策略。也許文學不一定能進步,但是文學能像波浪一樣,形成對目前世代創作的背返

低飛的羽翼                      ☉鍾怡雯/記錄整理

 

日期:八十七年九月十六日下午四時

地點:馬可孛羅

決審委員:鄭樹森、廖咸浩、平路、詹宏志、林水福

列席:楊澤、焦桐

 

會議開始,首先由人間副刊執行副主任焦桐報告收件概況:
本屆小說類合格件數共三百四十四篇,其中國內三百二十一篇,大陸七篇,海外十六篇。
初審委員分別是魏可風、林文珮、彭樹君、羅葉、楊明、駱以軍、鄭麗娥和張定綺,選出四十二篇進入複審,
再由林黛嫚、愛亞、彭小妍、張國立和孫瑋芒等五位複審委員選出十一篇進入決審。
投票前,評審委員先陳述各自的評審標準。

 鄭樹森:我首先會把作品放入當代華文小說的脈絡來看,其次則從一九四九以後的台灣小說發展檢視這次的參賽作品,
最後是以近年來台灣小說的水準來衡量。但是這一屆的小說很弱,我建議第一名從缺。從缺,表示評審心目中的第一是有
標準的。否則既使把第一名頒出去,作品不好,也沒有人會當一回事。有些平常發表的作品,就比得獎作品寫得好。

 林水福:我的兩個標準是:小說情節是否吸引人,文字是否獨特。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有的作品在當下很特別,可是
十年二十年後就沒有震撼力了,因此我會考慮作品經過時間的沖刷之後,是否還能打動人心,引起共鳴。文學作者應該有
企圖去開發新題材,尋找有別於同代作者的敘事策略。也許文學不一定能進步,但是文學能像波浪一樣,形成對目前世代
創作的背返。我嘗試在這批作品尋找一種和前世代作品對話的聲音,並能與之對抗的作品。

 平路:我從內容和形式來看。內容是指把故事說清楚,形式是指引起興趣和想像的方式。這次的作品有些單薄,作為一
個讀者,好像看到文學的危機。我十分期待開發新範疇的小說。這批已經是決審的作品,卻還是很粗疏,參賽者似乎寫得
很慌張,還留有未完成的痕跡。結構與內容不能配合,是這次參賽作品的缺失。

 廖咸浩:人生像個天羅地網,我希望小說和藝術能夠鑽破這個安全而舒適的網。另一方面,鑽出來之後,要能清楚知道
自己的目的是甚麼。不過像《沙丘之女》的那個人物一樣,鑽出來之後卻茫然無所適從。很多人有勇氣鑽破,卻想不出新
的生活方式。這個網在小說是指包括思維、文字和內容,我期待小說能突破這個網。

 接下來進行第一次投票。每位評審圈選三篇,不分名次;經過討論之後,第二次以分數投票。分數最高的不見得就是
第一名,因為分數有量化的誤差。假使有一篇作品三位評審都給第一名,而另兩位評審都沒有投票,它還是應該第一。

■第一次投票:

0票三篇:

〈狼子〉

〈女巫小琪的翡翠綠梳子〉

〈黥面〉

一票三篇:

〈月圓時刻〉(平)

〈遊戲〉(鄭)

〈超市、夢之馬戲團、歸零記憶〉(廖)

二票三篇:

〈遙遠的女神〉(詹、林)

〈鏡子裡的秘密〉(廖、平)

〈微醺的高原〉(鄭、詹)

三票二篇:

〈木馬〉(詹、廖、林)

〈得手〉(鄭、平、林)

△一票的討論

  • 〈月圓時刻〉

 平路:寫三個女生不同際遇的故事,三則都很生動。文字年輕可愛,沒有太多深奧的意涵和歷史負載,正好符合女
主角的年齡,所寫的日常生活瑣事很像吉本芭娜娜《我愛廚房》的筆調。它描寫都會女性的情境,讓人看到在情愛中關
係的複雜,是這次的作品中較細緻委婉的。它是我心目中三篇得獎作品之一。

 林水福:情節很平常,我同意這篇的優點是純真可愛,但是主角既是年輕人,人物不應該塑造得太單純,應該也有邪
惡的特質才合常理。

 詹宏志:我覺得這幾個角色很假,情緒描寫也不一致。Vivian那麼酷那麼狠的人,卻會一下就清淚兩行,Rebecca也
一樣,很戲劇化。我覺得作者在寫他不了解的事,以致露出馬腳。

 鄭樹森:這篇確實討喜,但是人物塑造不鮮明,角色可以互調,情節也浮光掠影,像幾張快照。

 廖咸浩:我比較傷腦筋的是敘述者,開始時覺得他年紀很小,後來卻發現是大學生。

  • 〈遊戲〉

 鄭樹森:我可以放棄這一篇。因為選不出三篇,就把這篇選進去了。它的敘述觀點有技術犯規,小說的第九節是用
第三人稱,逸出了原來第一人稱的敘述觀點。故事很簡單,也很熟悉,寫留學生習藝不成後,為了居留問題而嫁給有
居留身分的廣東廚子,這是老掉牙的故事。人物面目模糊,全篇最突出的是作者以第一人稱來敘述內心狀況,偶有幻想
和超現實的筆法。但似乎沒有聽過巴黎有女工在車衣廠工作,這麼該是紐約唐人街才有的事吧!

  • 〈超市、夢之馬戲團、歸零記憶〉

 廖咸浩:這篇談記憶,把看來是無稽的事情處理得很有意思。作者處理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包括埋藏的記憶,自己的
過去,甚至還處理到記憶和寫作的關係。語言雖然有點像流行作家,但很精確,意象鮮活,寫的雖是個例,卻具普遍性。

 平路:我覺得似乎尚未完成。故事有兩條線在糾纏,但是兩條線卻是往不同的方向流動,二者沒有交集,形成無法表
達主旨,以致很難貫串起來,因此無法讓讀者得到閱讀的滿足。

 詹宏志:因為要投三票,我一直在掙扎是要投這篇,或是〈遙遠的女神〉。這是一個通俗劇,處理人和記憶的關係,
但是作者只處理到記憶和「他」個人的關係。小說開始時頗能引起讀者的好奇,他開車去見沒有臉的人,但是最後他究
竟要找甚麼?他激發的問題沒有解決,而〈遙遠的女神〉則把激起的好奇交代清楚,使讀者得到滿足。

 林水福:我讀了好幾次,卻無法找到他究竟要表達甚麼。一篇文學作品讀了那麼多次卻無法了解,即使用了文學理論,
我也很質疑他是否成功。

  • 〈鏡子裡的秘密〉

 平路:作者寫了三個不同的故事,但有其一貫的主題──鏡子裡的是實象,外面的世界是虛象。第一個故事最完整,
文字很有穿透力。由於第一個故事的精采,所以更期待第二個,可是第二個故事就明顯有些粗疏。第三個故事中,女性
化的部分終於顯現,文字很細膩。他用文字而能碰到男女在親密時刻隱密的層面,我認為很可取。

 廖咸浩:它寫「前世」的部分令我錯愕,這部分不能整合到整個架構去,若刪去會更綿密。最後的那部分很有巧思,
令人出乎意料之外。

 鄭樹森:我在考慮是否改投這篇而不投〈遊戲〉。構思不錯,透過鏡像來挑戰原有的性格與性別,但前世的身分是英
國人令人想到《奧蘭朵》,尤其是又談到性別。情節太單薄,添加一些情節使它具體化會更好。文字相當老練,最大的
毛病是「前世」。但是偷窺和鏡子的題材也太氾濫了,非常熟悉也令人非常疲憊。

 林水福:如果有四個獎額,我就會投這篇。它讓我想起川端康成的一篇小說,主角透過窗戶看到對面的女孩子很漂亮
,後來才發現那個女孩子其實是自己。這篇令我比較困擾的是,為甚麼「我」最後會變成「你」?

 詹宏志:鏡子和偷窺都是老式的手段。我原來最喜歡第一段的前半部。一個偷窺者因為長期的窺探,而不知不覺參與
了那個生活空間。第二第三段沒有第一段困擾,相對的豐富程度也差了很多。文字比較抽象,無法令人起共鳴。只有第
一段處理得很準確,第二第三段演出就失常了。

  • 〈微醺的高原〉

 鄭樹森:雕琢的文字和情愛風塵,聲色交相纏繞,令人想起朱天文和朱天心的作品。其中的關鍵人物關水芝是高原用
情最深的,卻面目不夠鮮明,也許添加一些細節和事件,讓關水芝更為立體,高原的挫敗和失序就會更為突出。優點是
焦點集中,而且回到一個西方說單一故事的老傳統。這樣的寫法現在比較少,古老的反而變時髦了,因此倒顯得有新意。

 詹宏志:寫一個因為挫敗經驗而酗酒的人,最後變得無法控制自己,他的挫敗來自感情和社會。檳榔西施小母豬和
關水芝本來是兩個可能的對象,但是最後也都失去了。故事沒有高深的道理,但邏輯清楚,是個成熟的小說,我同意鄭
樹森的說法,關水芝確實面目模糊。

 林水福:我沒有投,是因為技巧平平無奇,沒有高潮起伏,顯得很平淡。

 平路:我覺得它的故事說得不準確,情緒、情境和人物的描寫都失焦。文字和故事隔著很大的鴻溝,我沒選,是因為
他確實逸出太多本分,沒有把故事說好。

 廖咸浩:我對它比較保留的地方是語言,花稍而不精確,有些地方無法銜接,主要是文字太拖泥帶水。它的致命傷是
太sentimental,小說洋溢著痛苦,但我卻無法感受到主角的挫敗。作者應該以事件描述,而非以形容詞一再強調那種痛苦。

△三票的討論

  • 〈木馬〉

 林水福:這是比較耐人尋味的一篇,耐看,也不難懂。敘述一貫,也沒有冷場,對目前的台灣文化觀念提出看法和
批評。好的文學作品可以容許多種詮釋,這篇就具備了這個優點。

 詹宏志:這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是個大膽而獨特的寓言體,故事都以寓言展開,有些段落很耐人尋味,可以一直
延伸,不會固著在一個事項上,但是這樣的形式大概就只能用一次。

 廖咸浩:這篇也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但是寓言寫得太明顯了。很多比喻可以延伸,語調很像村上春樹。

 鄭樹森:我覺得比較像法國的赫伯‧格里耶,也有些像村上春樹。片段式的組合像小小的素描或快照,早期的赫伯就
是這種寫法,沒有整體呈現的企圖。但是這篇又非如此,一開始是火車,最後是旋轉木馬,我覺得有點老套。

 平路:這篇每個段落都是小品,每一個小節像一篇散文或寓言,它像是很多珠子,需要一條線串起來。我沒有選是希
望小說能回到講故事的傳統,而非像散文或是小品。

  • 〈得手〉

 鄭樹森:寫扒手的題材相當新鮮,對扒手的心理情況有相當深入的刻畫,並意圖與主角的童年生活相聯繫。這個構
思明顯受到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影響,對扒手的心理動機賦予合理的說明。語言老練而鮮活,符合人物的身分,斷指的
象徵性構思很耐讀,可作多重解釋,它的缺點是中間有些部分顯得凌亂。

平路:設計巧妙而老練,是優點也是缺點,匠心太明顯了。

 詹宏志:這是一篇應該參加通俗小說的有趣作品。扒手扒了一個東西,赫然發現是一隻手指,不小心「得手」了。
小說的情節注定它不可能成為一個有深意的小說,論寫作的能力,它的文字是最老練的,甚而老練得有些流氣。我的
困難是如何拿它和其他懷抱強烈藝術企圖的小說相比。

 廖咸浩:一篇有趣的小說,它的缺點是沒有想像空間,填得太滿,設計太過了,如果能夠放鬆一點,藝術空間就挪出來了。

■第二次投票:

〈木馬〉18分:(詹5、林5、廖5、鄭3)

〈得手〉12分:(鄭5、林4、詹3)

〈鏡子裡的秘密〉:11分(平5、廖3、林3)

〈微醺的高原〉:11分(鄭4、詹4、平3)

〈月圓時刻〉:4分(平4)

〈超市、夢之馬戲團、歸零記憶〉:4分(廖4)

 

鄭樹森建議首獎從缺,把十八萬元獎金變成兩個佳作獎的提議,獲得各位評審的同意,因此這一次的時報文學獎小說類,由鴻鴻的〈木馬〉和張啟疆的〈得手〉獲得評審獎,陳建志的〈鏡子裡的秘密〉和鍾文音的〈微醺的高原〉並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