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屆時報文學獎新詩決審會議記錄

一首好詩必須是創新的,有新的切入點,新的透視、新的策略。

讓詩帶著走             ⊙伊里╱記錄˙整理

主持︰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楊牧、林泠、席幕蓉、林瑞明、楊照
時間︰九月三日下午三時
地點︰台北故事館(協辦單位)

劉克襄︰今年新詩獎總收件四八二件,其中四五二件是台灣的作品,十三件來自大陸,十七件來自海外。經初、複審
選出十二篇進入決選。初審委員為劉克襄、林沉默、陳大為、羊子喬、陳斐雯和唐捐,複審為楊澤、蕭蕭、向明、胡錦媛、
初安民。今天將選出首獎一名,評審獎兩名。

●評審標準
林泠︰多少年來我陸續寫詩,像是一個斷層的活動,發現自己的語言風格改變,關心的領域也位移,但始終沒變
的是對詩的看法和準則:一首好詩必須是創新的,有新的切入點,新的透視、新的策略。
席慕蓉︰我喜歡一首詩本身的專注性,有些人在一首詩中想將自己變成百科全書,那樣的感覺是我所害怕的。
儘管一首詩是別的空間、長久的時間給它的影響,但此時此刻仍是最重要的。
楊照︰我把自己定位在選一首適合在報上刊登的詩,指的不是通俗,而是有清楚的內在韻律,讀者不必太花力氣
就能進入,馬上可以感覺。我認真在看詩中句與句、段與段是否有內在的邏輯和韻律,讓人可從第一句讀到最後一句。
楊牧︰我心中是有標準再來讀的,我知道要的是怎樣的文學作品,因為評選具有推薦的意味。即使內容上難有
驚人的意外發現,表達上應求新的、原創的境界,如果平凡的題目能以特殊方式表達,技巧就相當重要,包括音樂
性、技法、轉折;這次至少有一兩篇。
林瑞明︰我選詩的標準,一、語言新鮮,節奏明朗;二、年輕而有創意,能用不同於以往的閱讀經驗而來的意
象,我會給較高的評價;三、我喜歡讀令人欣喜的詩,讀之覺得其中有我沒想過或想得不夠深入、細微的,竟有
人有這樣的寫法讀來感到新奇。

■投票結果與得獎作品討論
第一次投票,每位評審圈選出三篇。結果:
〈無色之河〉1票(牧)
〈真菌時差〉1票(牧)
〈臨帖〉1票(泠)
〈無痛時光〉1票(照)
〈世界毀滅之後的詩〉2票(瑞、席)
〈說話術〉2票(泠、瑞)
〈某SARS報告「漁港篇」〉3票(席、泠、照)
〈螢火蟲之夢〉4票(席、瑞、照、牧)

首先評審就得票數的作品交換意見,並進行第二次投票,由於第一次的票數相當分散,選定兩票以上進入第二次
投票,為了縮小範圍每位評審各選兩篇,選出〈螢火蟲之夢〉(15分)獲首獎,〈某SARS報告「漁港篇」〉(6分),
〈世界毀滅之後的詩〉(3分)、〈說話術〉(4分),〈無痛時光〉(1分)。評審同意〈某SARS報告「漁港篇」〉
獲評審獎,另一評審獎則由評審再就〈世界毀滅之後的詩〉、〈說話術〉二選一。投票結果〈說話術〉獲評審獎。

  • 螢火蟲之夢
    林瑞明︰開頭、結尾變成圓圈,循環回來,有生生不息之意。本詩的詞句令人一讀就吸引住了視線,節奏明朗、音樂性強,意象鮮明,我給予很高的評價。
    楊牧︰作者挑選此題材太令人欣慰,因為現在的創作者愈來愈不以螢火蟲為書寫的對象了,所以作者一定非常敏感、有眼光。這是篇完整的作品,處理得吸引人,有象徵意義、有啟發性,意象完整地作出來,用自然的節奏,聲音間的呼應、平衡,安排得非常好。
    楊照︰我很驚訝看到這麼完整的詩,句法的應用是本作品中變化最大的,但卻不覺凌亂,因為仍有紀律在,其完成度之高,在其他的詩作之上。
    席慕蓉︰以螢火蟲為題的作品不少,但感人的不在螢火蟲,而在自己。雖寫螢火蟲,但寫的是所有生命的過程,寫一生中某些時刻裡不論生理、心理上像螢火蟲一樣受支配。本篇光是將之當成螢火蟲已經夠美了,如果當成心中似有似無的情緒那就更不用說了。
    林泠︰我喜歡這首詩,唯一令我保留的是語言上的,有些粗糙的地方讓它稍微不太完美,而有些散文式的補充、解釋的話沖淡了詩的濃度。結尾意象好,但最後一行音樂性有斟酌的餘地。
    ●某SARS報告「漁港篇」
    席慕蓉︰本篇寫得快、狠、準,正確地記述了我們社會的確是這樣在對待SARS病患,倉促火化、無人祝福。
    林泠︰作者選了有距離、帶點冷冽的音色寫作本篇,滿有效的,帶給我當初我讀卡謬《瘟疫》的感覺。選擇幾個有效的音色,有些不經意的小小的安排很動人,反而拼命的呼喊成了敗筆。結尾選擇一個悲劇的延續、悲情回盪不已,但用的是一個清脆的了結,這是其策略,成功與否我自己也在辯論。
    楊照︰本詩是以歌的邏輯寫的,在形式的紀律上,一心一意,儘管重複三段,但不擔心重複,有不斷重新代換的字句,重複的意象集中在一群體,此紀律本身會產生美,很嚴謹但不會讓人覺得固執。
    ●說話術
    林泠︰本詩的語言是設計過的,有特性,配合其內涵,但因為三十行的限制,這類形而上的詩較不佔優勢,如果是組詩或長詩的一部份,可讀性應可提高很多。
    林瑞明︰它用有一點形而上的意味來寫對語言的詮釋,且不流於太晦澀,有些意象用得非常好,用短篇幅展現大的企圖心,讀來很討欣喜、愉悅。
    席慕蓉︰有些地方似乎重複、說多了,且我的偏見是:它說人不再是獸,獸難道沒有言語嗎﹖
    楊牧︰本詩想做個理論,而用意象、寓言作比喻,但讀了仍覺得是理論,很沉悶,詩的創作有些東西沒把握到,要轉化成感動、了解,但仍停留在抽象、理論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