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決審會議記錄

一篇文章,若是讀了還想再讀,讀完了觸發思考,這就是吸引人的文章。

穿透傳統的新聲音         ⊙吳億偉/記錄‧整理

時間:九月十三日星期五下午
決審委員:逯耀東、蔣勳、古蒙仁、蔡康永、朱天心

主席:楊澤

 

第二十五屆時報文學獎甄選散文獎收件合格件數共計二六八篇。
初審委員為方梓、柯翠芬、袁哲生、夏瑞紅、簡正聰、蕭淑芳,選出三十四篇晉入複審;
複審委員柯裕棻、凌拂、愛亞、焦桐、鍾怡雯,選出十篇晉入決審;
最後由五位決審委員古蒙仁、朱天心、逯耀東、蔣勳、蔡康永進行決審。
晉入決審的十篇作品為:〈七上涼山〉、
〈萬佛朝宗〉、
〈紅蟳〉、
〈春天阿媽〉、
〈雪地芭蕉〉、
〈髮〉、
〈敵晝〉、
〈無異〉、
〈秋刀魚的滋味〉、
〈解釋〉。

決審委員的評審標準及投票後得票作品的討論如下:
逯耀東:自己是個很直覺的讀者,不懂什麼理論、技巧,一篇文章,若是讀了還想再讀,讀完了觸發思考,這就是吸
引人的文章。
蔣勳:在閱讀散文常有矛盾,在強大漢語系統的發展下,我一方面尊重已有的傳統,一方面又希望有一種背叛的新
語言、形式。寫散文的人容易落入窠臼,常常分不清什麼是真情、什麼是矯情。我希望能在完美的形式中,讀到新的聲音。
古蒙仁:散文必須真摯與感人,缺乏實質內容,只知在技巧或形式上刻意求新而忽略感情的投入,絕對禁不起時間的考驗。
蔡康永:期待「新」,文學獎是為了去發掘會寫的新人,作品應該充滿新鮮感、活潑的,甚至是很「酷」的,
不「俗」、老派的。
朱天心:我考慮「新」意,但是知「新」必要熟「舊」,假設每個參賽者對文學的傳統都有一定的認知,知道各
種作品的脈絡,選取的要點在於─作品其專屬的脈絡裡,有沒有新的表現。

△一票的討論
第一次投票結果,得票的共有七篇。先是一票作品的討論。
古蒙仁:〈春天阿媽〉的作者對於挽著祖母的手、載祖母兜風,幫她洗澡的種種情節描述得十分感人,很少能見
到如此細緻又自然地刻畫祖孫之情的作品。
逯耀東:這篇文章的題材,把含飴弄孫的概念反轉成「含飴弄阿媽」,有意思。
蔣勳:這題材不好發揮,相較過去許多相同題材的作品,這篇難免陷入窠臼。
朱天心:這一篇和〈秋刀魚的滋味〉歸為同類文章,這是很「甜」的題材,容易感動人,在相信散文是真實的前
提下,往往在評審散文時,都會因為它的真實,產生同情而支持,所以我會提醒自己隔著距離,以冷靜的態度去省
視它的文學成績。
蔡康永:面對感人的文章,必須抱持更高的標準來評審。作者應該更自覺的去寫作,不是以這種放鬆自在的姿態。
逯耀東:〈雪地芭蕉〉寫來意境高,擅用比喻來述說生命的無常,從藝術創作反映到人生現況,通篇明朗,少
有敗筆。
古蒙仁:作者是個會說故事的老手,文筆流暢老練,但有公式化的缺點。
蔣勳:此篇似曾相識,類似題材木心也寫過,卻比作者空靈許多。
蔡康永:我先是被木心的引用驚艷了,帶著
期待看完文章卻失望,作者沒有學到木心的功力,只在一旁繞來繞去。
蔣勳:〈髮〉是篇很有趣的文章,從小事發端,到整個精神干擾,作者寫來生動,有虛實交融的美感。
古蒙仁:這是篇現實幻想兼具之作,手法技巧均屬上乘,但缺乏感人的力量。
逯耀東:〈秋刀魚的滋味〉,表示看到了一個人成長的堅毅過程,行文讓人感到親情的溫暖,有朱自清〈背影〉的況味。
蔣勳:這篇文章非常平實,可惜飽滿不足,以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為名,卻沒有小津那種把事情說到不著痕跡的功力。
蔡康永:文學獎如同擂台賽,參加的選手必須要有強烈自覺,但這個作者好像不是這樣,感覺上沒什麼骨氣,文
字張力不足。

△兩票的討論
蔣勳:我很欣賞〈紅蟳〉的斷行的結構,有一種獨特的美感,筆調蒼涼,不作任何結論,呈現人生片面。
古蒙仁:文字冷凝準確,對周遭的事物採冷眼的姿態,卻又抱持高度的好奇心。透過作者的觀察和省思,拉高到
哲學的觀照和思辨層次,加深作品的厚度。
朱天心:有豐子愷的味道,帶著熱情,又有一股柔軟,可惜在有限的篇幅經營兩條線,更顯拖沓,節奏緩慢。
蔡康永:作者抓到一種恰當的清淡氣味,全文風格一致。
朱天心:我對〈敵晝〉挑戰滔滔雄辯的歷史傳統感到憂心,但在不易突破的防線裡,作者卻表現了超強的意志力,
全文中常有機智的文詞及思點,寫出了屬於自己的聲音。
蔡康永:我贊同朱天心,這篇令人亮眼,表現感強,文字富有張力,是個讓人期待的新人。
古蒙仁:〈解釋〉一文雖有創意的意圖,卻太過賣弄,不知所云。
朱天心:這的確是個困擾,卻也是獨特的優點,散文的發展空間有限,要開拓就必須更費力,利用專業領域的知
識,可以增加文章的增載量,開拓新領域。
蔡康永:作者清楚知道自己的去處和走向,也成功帶領讀者到達,穿插的專業知識,是一種巧妙的設計,儘管不懂
,卻能感受作者的壓抑,和一股爆發力量。
蔣勳:這篇我也滿喜歡的,只是中間有一個段落讓整個文章掉下來了,造成閱讀的落差。
經過熱烈的討論後,第二次投票結果,〈解釋〉獲首獎,〈紅蟳〉獲評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