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曲目,年輕調性 ⊙李欣倫/記錄.整理
日期:九十年九月七日
決審委員:余光中、張香華、莊裕安、王浩威、蔣勳
主席:楊澤(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第二十四屆時報文學獎甄選獎新詩組合格件數共計五六八篇。
初審委員為須文蔚、劉克襄、陳大為、羅任玲、唐捐、焦桐,選出六十七篇進入複審。
複審則由白靈、初安民、陳家帶、胡錦媛、楊澤負責,選出十三篇進入決審,
最後再由余光中、張香華、莊裕安、王浩威、蔣勳進行決審。
進入決審的篇作品為:
〈不可能;可能〉、
〈雨水外〉、
〈星期一的遇見〉、
〈文字校對的憂鬱〉、
〈離去讓一切碎裂〉、
〈Exactly〉、
〈納骨塔守夜人的獨白〉、
〈結婚十年的下午等待修理工人不遇〉、
〈握著滑鼠或毛筆〉、
〈預測命運的三種方法〉、
〈有人偷走了我的時光命題〉、
〈家族演進史〉、
〈戀人們〉。
進入決審的前四篇作品為:
〈結婚十年的下午等待修理工人不遇〉16分(陳5、初4、白3、胡3、楊1 )、
〈不可能;可能〉11分(胡5、陳4、初2)、
〈家族演進史〉11分(白5、初5、胡1)、
〈有人偷走了我的時光命題〉5分(楊5)
- 評審標準
余光中:表現主題時,所有的細節、技巧、意象、音調、語言都應盡量為主題服務,細節之間最好能互相呼應,否
則細節的出現就無太大作用。我尤其深感近年來許多詩作的細節多極了,但加起來並不形成總體印象,細節氾濫、
且不為主題服務,是目前詩創作的一大問題。即使如今我們對現代詩已討論頗多,但老式現代詩的隔代遺傳猶在,顯
示現代詩並未從困境中獲得教訓。參賽資格規定五十行,造成作者拚命增加詩句,或許很多人認為靠近五十行較有
保障,但有時反而削弱了整體表現。
張香華:詩是文字的語言,同時需要有主題。閱讀這次的參賽作品,發現多數詩人選擇的表達方式,多半令人驚
悚,但無必要性甚至相互矛盾。讓我感覺這時代彷彿有病,像新兵入伍的障礙訓練,作者似乎總設法將讀者引入艱
深的讀詩境地,這種實驗若出現在同仁刊物上不成問題,若在大眾媒體上展示,或恐有誤導傾向,這點是我所憂慮的。
蔣勳:主題、結構是我所重視的,我也的確感覺到現今詩作主題結構被拆解,或許是因書寫工具或思維模式的轉變
所致,這不見得是負面的,也許在重新崩解、組合的過程中發顯創意,因此我會試圖重視主題、結構之外的心情真
實,而當我看到世代間對文字不同的對抗性或撕裂性情狀,有時會打動我。用真實心情去閱讀類似聽音樂,你能感覺
到某種調性。在評審過程中,我特別感覺到台灣在多元發展過程中所展現的多元可能性,因此會試圖去感覺詩作背
後、由各族群所代言的心情真實面。
王浩威:在閱讀入圍決審的作品當中,我期待能看見創意、革命性的主題挖掘或語言處理方式,但事實上僅能看到
片段的新意,而非對詩語言、觀念的重新賦予。無論主題大小,我希望看到作者對主題處理的準確性。如蔣勳所言,
或許因為書寫工具的變化,再加上五十行的參賽資格限制,造成作者累積大量的瑣碎意象,造成準確性難以拿捏的
結果。詩的涵養來自用詩思考,而摸索、實驗文字語言中的音樂性,也能避免讓詩作沈重,很遺憾這次並未見到這
類的佳作。在此情況下,我會選擇優點多、缺點少的作品。
莊裕安:這次的參賽作品大部分都非常接近五十行,幾乎選擇龐大的曲目來表現,遂造成冗長的膨脹,但四十五行
的詩果真比二十五行好嗎?這就牽涉到「五十行美學」的問題,就參賽者而言,這點需要質疑與反省。此外,尚須考
量詩創作的基本法問題,詩是由精粹的文字所組構,但這次的參賽詩作仍可見較粗糙、歐化的文字,又如不該使用的
被動、副詞、複數也反覆出現,這點令人焦慮,因為意味著詩作的基本功並未學好。
■第一次投票結果:
0票5篇:〈雨水外〉、〈離去讓一切碎裂〉、〈Exactly〉、〈握著滑鼠或毛筆〉、〈戀人們〉
1票2篇:〈星期一的遇見〉(蔣)、〈有人偷走了我的時光命題〉(余)
2票5篇:〈不可能;可能〉(莊、王)、〈文字校對的憂鬱〉(蔣、莊)、〈納骨塔守夜人的獨白〉(張、莊)、〈預測命運的三種方法〉(余、張)、〈家族演進史〉(蔣、王)
3票1篇:〈結婚十年的下午等待修理工人不遇〉(余、張、王)
△三票的討論
- 結婚十年的下午等待修理工人不遇
蔣勳:談到婚姻中淡淡的生活感,是我所喜歡的部分。
莊裕安:結構、敘事完整。沒分段的表現讓人感受到冗長的場景,並表達出結婚十年的不耐,但這種的體例是
否是很好的形式,值得作者思考。意象跳躍,其中有幽默的部分。某些句子沒有處理得很乾淨,某些長句也不準確
精練,這些皆會影響讀詩的美學趣味,建議少用疊詞或多用逗點。
余光中:這首詩的句子愈寫愈長,因此讀者在閱讀時需要在行間換氣。如今現代詩的讀者偏少,或許長詩句要
負部分的責任。長句的行內沒有標點,或許作者想要意識洶湧或氣勢急切,但似乎也看不太出來。此外,細節很多
,串起來不完整,令人印象混亂。
張香華:雖然確實已將主題烘托出,但文字不很嚴謹,且用過多的描寫來烘托主題也不見其必然性,某些句子過
長,似乎過於隨性。
王浩威:主題不顯老舊,偶爾會看到漂亮的黑色幽默。瑣碎的形容過多,反而因此沖淡了主題,亦無將結婚十年
的困境延伸、開展出來。
△二票的討論
- 不可能;可能
莊裕安:作品中有趣的意象紛呈,是這次作品中少數在詩的結構、文字上做新的嘗試和整體經營,即使略顯拗口
,某部分或許經由作者設計,意象雖不豐富,但藉著押韻形成催眠感,讀起來很有趣。押韻的設計不知是作者有
心經營或無心嘗試,整體而言,押韻部分不算太呆板。此詩類似流行歌曲的歌詞,有點無所謂且非邏輯。雖然在串
連上並不嚴格,但選擇詞句很活潑。某部分很造作,不過反映出廣告用語的無所謂但有修養的內涵,類似文化雅痞
品味的趣味。我覺得這篇具有代表性,顯示新世代詩人愛秀的性格,作者甚至可以再饒舌、更無厘頭一點,不須具體
的穿插。
王浩威:很多地方拗口,但有試著在詩的結構、文字方面做新的嘗試,有整體的經營,從「不可能」到「可能」的
轉換似乎顯得不太順。沒有什麼大主題,但形式的嘗試不錯。
蔣勳:閱讀時感受到年輕的味道,我喜歡年輕人的詩作,它們具備的實驗性及與主流決裂的叛逆很令我著迷,但此
詩雖年輕但不夠決裂,或可在文字上做更深入的開拓。
余光中:作者有相當的才華,但沒有好好剪裁,若將部分內容濃縮一點會更好。認真追究起來,某些細節、詞句的
搭配很隨性。文意有些問題,令人不解,用字稍嫌隨便,很多地方混亂而矛盾。
- 文字校對的憂鬱
蔣勳:對於一開始的故弄玄虛有點反感,但說服我的是此詩的重量及質感,再次閱讀時,也感覺到此詩的調性,這部
分感動了我。主軸貫穿一致,調性安排合適,看似不相關的東西卻因調性而拉合。此詩掌握到詩的質地和重量感。
莊裕安:初次閱讀時,感覺這首詩略顯做作,在詩中置入不少典故,但就經典而言,這些並非非主流、另類的經
典,因此置入詩句中不顯艱澀,即使是字面上不易讀的典故,但嵌入詩中卻沒有疏離感,整體而言,有舉重若輕之微
妙。就哲學層次而言,顯得深層而言之有物。某些詩句具有拉回現實的作用,即畫龍點睛的效果,最後五行就形式而
言很美,使用較輕的文字,卻蘊含深重的意念,將文字校對者推到創世紀上帝的角色,但又維持其模糊性,角色設計可愛。
余光中:在決審十三篇中,這首詩的文化、哲學層次上似乎應最高,出處多且有來頭,顯示作者的飽學。細究之
下,將校對者比喻為「神」似乎說不通,無論大神小神,校對者應是作家範圍內有所本的角色。這點和主題有出入。若
作者故意弄出幾個錯字,且錯得很妙、有學問,而讓一般學者看不出來,像魔鬼般玩弄學者,這篇就很精彩且技巧高
明,但作者並未埋下這種地雷。企圖高,但在創作變化上可進一步思考。
王浩威:作者對於文字或所要探討的律則等看法有時顯得不準確,某些字句令人不解。使用過多典故時,有時會隱
藏讀者乍看之下不容易發現的錯誤。企圖大,但作者似乎不清楚,也並未說明校對對他個人的意義。
張香華:基本上我不喜歡過份展示性的作品,詩應是在節制的情況下所產生,而非玩弄典故,這首詩則類似閱讀測
驗。最後一段與主題有衝突。作者具企圖心和文字張力,但應思考自我無限擴張的作法是否恰當,尤其是就寫詩而言
。整首詩有主題上的矛盾,用典過多,令人生畏。
- 納骨塔守夜人的獨白
張香華:吸引我的部分是愈寫愈好,交代清晰,沒有做作、累贅,也沒有使用不必要的意象,有深度。文字能力經
過錘鍊,嚴謹認真。
莊裕安:毛病較少。就哲學而言,層次未必高明,但就將一首詩寫好而言,這首可謂完整。文句通暢,牽涉到敘事、角色時,使用角度安全的策略。
王浩威:看似老成,但很多觀念則暴露作者的年輕,是篇故做老成的詩作。若從年輕的角度切入,也許有另番景象。
余光中:立意不錯,但人稱使用過多,稍顯亂、混淆,如「我們」、「你們」的使用,令人費解,且削弱詩
意。事實上,中國古典詩的妙處正在於不說明人稱,或許可供作者參考。第五段略顯模糊。
蔣勳:主題清楚,作者似乎沒辦法掌握這麼沈重的主題,反而使自己漂浮起來,掉入通俗性中,因此起初試圖發展
的哲學意涵遂顯得鬆散。
- 納預測命運的三種方法
余光中:寫得生動、有步驟,是入圍決審作品中唯一發展成組詩的作品,具有層次感。句子不冗長,很清新。但功
力略顯不足,文字基本工仍須加強。現在的作者寫詩似乎多半傾向於直敘事件,缺乏彈性。
張香華:主題、內容清楚,文字有相當程度的準確性。即使有小瑕疵,但文字不錯。
王浩威:描寫瑣碎的地方不準確。細節處理得不好,破壞整體感。
莊裕安:第一段不錯,就表達而言,尚屬清晰。挑選字彙;如其中選「花」時,作者以「玫瑰」為喻,但或應選擇
更貼近祖母意象之物。某些句子加倍累贅,贅字破壞了詩的聲音。「一」的排比並無顯示其趣味,這類瑕疵皆是顯
見的缺點。
- 家族演進史
蔣勳:這篇令我著迷的是意象,像電影畫面,在文字經營上不刻意做作,呼應出台灣早期農業生活角落的畫面。
王浩威:想到馬奎斯以魔幻寫實處理家族題材,有種隨性串聯的意味,將每種荒謬轉化為巧妙連結,充滿誇張、神
奇但予人親近感。此外,打散時間順序的作法,是個有意思的嘗試。
余光中:有些細節無法交代。迴行氾濫,無限制、失去控制的迴行,略顯隨便,讀起來迂迴而破碎。
張香華:詩中的意象似乎不須堆積成四、五十行,換言之,不用同樣的意象亦可表達出同樣效果。不夠嚴謹。在美學
層次上應有所烘托,且要有主軸,予人思索空間。
莊裕安:意象豐富,投機取巧地使用長句,因此可容納故事情節,這或許也牽涉到散文、小說是否侵犯到詩的議題。
使用的字眼不準確。每個片段討人喜歡,喚起很多資訊,讓閱讀者浮現自己的生命經驗。不過作者應該思索,是否選擇
五十行詩的表現樣式來容納過多羅列的片段,既有魔幻寫實的味道,何不考慮以充裕篇幅取代被擠壓的情節。
△一票的討論
- 星期一的遇見
蔣勳:具歌謠性,是篇不去刻意經營的小品,類似反覆的賦格形式。意象豐富。閱讀時能體會作者書寫時的誠懇
度,同時也感受到年輕的幽默。
余光中:帶著輕快、童稚感,字裡行間有令人呼吸的空間,不過度超載。
- 有人偷走了我的時光命題
余光中:詩意、語言相當不錯,每段六行的形式、句法獨特,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涵清晰,具象徵意義,不十分寫實,
但音響效果的表現很好,能感受到年輕人的情意,我個人相當欣賞。
莊裕安:這首詩在入圍決審作品中算不錯的作品。
經過評審的討論之後,進行第二次投票,針對先前有票數的八篇進行圈選,每位評審從中選三篇,並按照名次高低分別
給予5分、3分、1分。
■第二次投票結果:
〈有人偷走了我的時光命題〉:13分(余5、張3、莊3、王1、蔣1)
〈家族演進史〉:10分(蔣5、王5)
〈文字校對的憂鬱〉:9分(莊5、蔣3、余1)
〈納骨塔守夜人的獨白〉:5分(張5)
〈結婚十年的下午等待修理工人不遇〉:4分(王3、莊1)
〈不可能;可能〉:3分(余3)
〈預測命運的三種方法〉:1分(張1)
第二次投票結果由〈有人偷走了我的時光命題〉獲得本屆時報文學獎甄選類新詩組首獎,第二名為〈家族演進史〉,第三名為〈文字校對的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