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時報文學獎小說決審會議記錄

 

誰能剖析時代的滄桑?

  ⊙李瑞/記錄

時間:72年9月15日下午3~7時

地點:台北市仁愛路占美餐廳

列席:

決審委員:王文興、水晶、尼洛、馬森、鍾肇政(按姓氏筆劃序)

人間副刊:主編金恆煒、撰述委員李瑞、編輯張文翊、蘇浩志、趙儀桂

 

秋日的午後,陽光還炙熱照在仁愛路的時候,五位評審委員陸續走進了陰涼的決審會場;每一位的手裡都提著一大落晉入決審的稿件。他們坐下來,微笑,寒暄,把稿件攤開。

一場可預見的激烈爭辯,就要開始了。

參加這次徵文的作者,包括了台灣、香港、東南亞及南美洲地區,小說觸及的層面則在關照本土意識之外,兼及對海峽兩岸與海外華人處境的關切。這些作者,誰是技巧、內涵俱優的佼佼者?這些作品,那一篇有最完整的藝術形式並最能剖析這個時代的風貌與滄桑?

在爭辯尚未開始之前,五位決審委員再度審視作品,深深沉思。王文興先生,蓄著優雅小鬍子,多年來以《龍天樓》、《家變》、《背海的人》在文壇獨樹風格,飽受矚目與爭議,而對小說寫作仍堅持授課之餘最多每日寫一百字。水晶先生,額頭開闊,直爽熱情,自遠走海外深造之後,創作不多,出版有《青色的蚱蜢》、《鐘》等。此番久別歸來,以比較文學博士的眼光來品評小說,或將如他當年成名作《沒有臉的人》那些風靡文壇的短句:精準而且銳利。尼洛先生,鼻樑高挺,銀髮幾絲,作品則以細膩、深厚見稱。《近鄉情怯》、《璐璐與我》、《吉他與心愫》等,在軍中尤其擁有廣大讀者。馬森先生,溫雅謙沖謙沖,戲劇、小說、雜文俱精,遊學國外多年,甫自英倫歸來,將在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客座一年。鍾肇政先生,穿著紅襯衫、牛仔褲、褲袋裡塞著白布帽子。這位台灣光復才開始學著以中文寫作的小說家,三十多年來創作不輟,作品很多,《台灣人三部曲》是最受矚目的代表作。

五位決審委員,各有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文學觀點,他們今天面對的另一項重大挑戰是:為中國文學史上獎額最高的短篇小說徵文,選出甄選與推薦各一篇得獎作品──每篇獎金十六萬!這兩篇被選出來的作品,在文字、內容、結構、意象的經營和映現時代精神上,也必須具有最高的水準!每個評審心目中,可能都有他的假設第一名,但是,哪兩篇才是最後被完全肯定的真正第一名呢?

三點五分,人間主編金恆煒先生報告這次收到的稿件:推薦獎十四篇,甄選獎三三九篇;晉入複審五十一篇,晉入決審十六篇:按來稿編號先後,分別為〈冤枉呀,大人〉、〈煎熬〉、〈萬春〉、〈自由鬥士〉、〈跳烏〉、〈花落誰家〉、〈老人與狗〉、〈曇謝〉、〈星星變奏曲〉、〈無情刀〉、〈金株獎和八大器官〉、〈文革遺事〉、〈願望的達成〉、〈一個測量兵之死〉、〈昔人已杳〉、〈江行初雪〉。擔任初審的是呂學海、周浩正、季季、東年、陳雨航、張大春;複審則請李昂、周寧、吳念真、詹宏志、鄭清文(按姓氏筆劃序)擔任。

為了提昇得獎作品的水準與地位,今年改變徵文辦法,只取一名並提高獎金。決審委員如認為水準不符,可以從缺,如認為在第一名之外尚有幾可相抗衡的作品,可增列「評審獎」一名,獎金十四萬。決審程序分甄選獎和推薦獎兩部分,皆採記名投票。甄選獎從第一次每人各圈選五篇開始,依次遞減及討論,最後選出的第一名,必須得要過半數並經全體委員同意。

■第一次票選結果:(以票數先後序)

〈江行初雪〉五票

〈老人與狗〉三票(鍾、馬、水)

〈昔人已杳〉三票(鍾、尼、馬)

得兩票的五篇:

〈冤枉呀,大人〉(王、水)

〈跳烏〉(鍾、尼)

〈花落誰家〉(尼、馬)

〈無情刀〉(尼、王)

〈金株獎和八大器官〉(鍾、馬)

得一票的三篇:

〈煎熬〉(水)

〈文革遺事〉(水)

〈一個測量兵之死〉(王)

議程由只獲一票的開始往上逐篇討論,進行遊說。王文興認為〈一個測量兵之死〉只獲他一票,而其水準距第一名尚遠,放棄遊說。水晶則以他的生活經驗,認為暴露美國學術界黑暗的〈煎熬〉,佈局自然而富懸疑,結尾有當頭棒喝的警世作用。另外一篇〈文革遺事〉,故事背景涵蓋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小說主角是一個熱血青年,為了理想和真理而被不同的政治體制捉弄得面目全非,烘托出一九六三~八三年的時代剪影。文字雖不如〈江行初雪〉嫻熟,但主題廣大、技巧亦佳,是他心目中的第一名。

獲得兩票的五篇,王文興強調〈冤枉呀,大人〉是他心目中的第一名。他認為寫作的人常有的困擾是:文字如求準確,往往犧牲掉通順;反之亦然。〈冤枉呀,大人〉能兼顧準確與通順,造詣之高,幾可稱之為「文字藝術」。而在情節設計上,作者對枝節剪裁能捨輕取重,轉彎過程也處理得自然。他認為這篇小說頗富「社會抗議,尤其末句更是清楚的點出作者的意圖。只是結尾過於玄虛,類如俠義武俠小說的延伸,較難令人信服。」水晶則認為:一個人的勇氣發揮到一定程度就已接近神話的層次,不可以寫實小說的觀點去看它。王文興認為水晶的看法很對,因此認為:「結尾瑕不掩瑜,象徵功用大,涵意提高,幾乎是詩的作品。」〈跳烏〉,寫捕烏生涯的辛酸和競爭,鍾肇政認為它是鄉土性的作品,題材特殊,讓人眼前一亮,但文字尚嫌雜亂。尼洛則認為這篇的重點是舊式捕烏方法和現代方法的比較,從其中探討現代化、污染對人類自然生活的影響。文字雖有缺點,但立意誠懇,沒有明說主題,在平實的敘述中讓人有身歷其境、憂喜相與的感受。〈花落誰家〉,寫兩個住在榮家的老士官和賣藥姑娘的故事。馬森認為:自大陸來台的職業軍人,有許多終身未娶,老來無家又無女人照顧,這篇把他們的問題寫得很鮮活,文字流暢,相當口語化。尼洛強調他久在軍旅,對描寫軍人處境的作品,感到格外親切與關切。兩個老士官寫得很可愛,文筆自然,有未經雕琢的純樸。〈無情刀〉,寫電視童星圓圓和他的父母在電視台的遭遇。王文興認為:台灣近年來盛行各類「職業小說」,專門討論某種特殊行業,很接近新聞小說。這類小說不能只寫浮面的職業細節,必須抓住職業的基本特點和人性問題,才有可能寫成有分量的文學作品。〈無情刀〉的作者,似乎深悉電視業,小說人物說的行話非常逼真。設計的情節很富諷刺性:強調電視和現實生活真偽難分的尷尬處境,最後弄為成真,把戲都搞砸了,主題的發揮放在情節最高潮處,可說相當成功。可惜的是文字使用及對場面與人物的描寫,失之草率。尼洛以從事過電視業的行家眼光,認為〈無情刀〉寫得很真實,把小童星演了幾齣戲就一副大人世故嘴臉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發展情形,都寫得十分靈動而穩當;現在的電視童星確乎如此,也不由得人感嘆萬端。〈金株獎和八大器官〉,寫馬來西亞華人學校的教育問題。鍾肇政強調閱讀時深受撞擊,因為作者選材動人,文字風格殊異,描寫精確;特別是描寫群眾集結場面,讓人如見其影、如聞其聲。主題寫教師奉獻犧牲的精神,內涵可取,是他心目中的第二名。馬森認為這篇的特點是:以特殊的語彙,呈現特殊的青少年心態。這些語彙未必和台灣問題青少年用的相同,但格調很接近,都在反映某一年齡層的年輕人心態。另外,作者揭露了這一年齡的青少年問題,並且是從他們的立場揭露而非從成年人的立場來批評,這點尤其可貴。不過,結尾的光明尾巴有說教的意味,美中不足。

第一階段的討論和遊說告一段落。接著進行第二次投票,每人以圈選三篇為限。

■第二次票選結果:

〈江行初雪〉五票

三票的兩篇:

〈老人與狗〉(鍾、馬、水)

〈昔人已杳〉(鍾、尼、馬)

兩票的一篇:

〈冤枉呀,大人〉(王、水)

一票的兩篇:

〈花落誰家〉(尼)

〈無情刀〉(王)

■第三次票選結果(每人以圈二篇為限):

〈江行初雪〉五票

〈昔人已杳〉三票(鍾、尼、馬)

〈冤枉呀,大人〉二票(王、水)

本來以為至此已確定結果,但馬森提出應再投一次票,每人只圈選一篇,結果可能更為明確。大家認為這個意見很好,於是再進行投票。

■第四次投票(只圈一篇)結果:

〈昔人已杳〉三票(鍾、尼、馬)

〈冤枉呀,大人〉一票(王)

〈江行初雪〉一票(水)

大家都被這個結果嚇住了:一直五票的〈江行初雪〉,落至只有一票,而一直三票的〈昔人已杳〉,維持它的三票,至此變成最高票了。馬森的解釋是:〈昔人已杳〉和〈江行初雪〉他都喜歡,但心目中〈昔人已杳〉高過〈江行初雪〉,必須只投一票時,他只好捨棄〈江行初雪〉了。別的委員可能也是如此,才會有這麼大出意料的結果。

如果沒有異議的話,〈昔人已杳〉應是穩操勝券了。但是,王文興提出了異議。他說明始終未投票給〈昔人已杳〉,原因是:文字泥滯不準確,毛病太多,而且敘述觀點不一致,許多描述不合邏輯。他並且把他認為一開始就失敗的第一段詳細唸了一次,逐字解說,說明他的觀點並非憑空而出。他並且嚴肅的說:「一篇短短的短篇小說,第一段寫壞就是徹底的失敗了。」

支持〈昔人已杳〉的馬森,也認為在文字技巧上第一段確有很大的毛病,但內容上則十分吻合目前台灣許多家庭生活的情形。很多過去大陸來台的同胞,在大陸早已有妻有子,來台後時日既久只好另娶,年齡漸老,愧疚日深,產生許多心理及實際生活上的問題。〈昔人已杳〉的男主角,在台另娶生活美滿,但心理上始終不敢面對現實說出實情。作者寫他及他的家人的心理掙扎很真實,特殊個例表現了普遍的主題。這個故事也顯示並矯正了中國文化「不敢面對現實」的缺失。始終沒投票給〈昔人已杳〉的水晶,聽到這裡立即反駁說:〈昔人已杳」的故事發展太一廂情願,「人物個個沒有人味」,作者固執抓住孔子思想,只想表達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意;「整篇讀來氣悶,是一粒假珍珠。」

在這裡,激烈的爭辯真正的展開了。馬森不同意水晶的觀點;不認為〈昔人已杳〉的作者有強調慎終追遠之意。支持〈昔人已杳〉的尼洛,這時也開始詳述他對〈昔〉文的看法。基本上,他認為這篇小說提出的是「一個人對命運悲劇的處理方法」。這個人二十多歲在大陸結了婚,然後離家到台灣來,這麼多年來,他沒法處理他在大陸上的太太的問題和他個人在台灣的心理問題。我們的法律也不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他的悲劇是命運強塞給他的,而命運則是和整個動盪時代結合在一起的。作者筆下與男主角結合的台灣女子羅瑞雲也很可愛:明知丈夫在大陸有妻室,始終裝作不知道,不使丈夫難堪。丈夫臨老病重,排泄在床,她任勞任怨侍候。最重要的是:她當年嫁給外省人,怕人取笑,二人辛勤奮鬥,成了小鎮第二家買電視的家庭,這點很符合三十年來台灣家庭的發展情形。

王文興這時又唸了很多段〈昔人已杳〉的字句,證明它的毛病不止在第一段。甚至對服裝顏色的描述及形容詞使用,都有模糊不清的缺點。如果以這麼多缺點的作品作為第一名,王文興憂愁的說:「我們如何向千萬讀者交代?」就藝術觀點來說,他強調故事好,主題好在小說上不是很要緊的,因為「我們在報上看到的新聞,有許多也是故事好,主題好,但我們不能說它是一篇好小說;必須像做菜一樣,材料好還不夠,做好端出來的才算數。」

鍾肇政則認為:這篇所犯的模糊、混亂等毛病,是否可解釋為羅瑞雲在丈夫臨死之前,心情凌亂,因而透過她眼光看出去的一切也就凌亂了?但王文興認為作者不會使用凌亂的方法來表現〈昔人已杳〉的時代意義,希望其他評審再就這個角度審視它的意義。

爭論至此,反對的王文興和水晶旦因為它在藝術要件上的諸多缺失,支持的尼洛、馬森、鍾肇政則側重在它的題材和主題的現實性;但他們也無法否認「反對派」提出的缺點。怎麼辦呢?問題似乎是膠著了。

一直支持〈江行初雪〉的水晶,適時再為〈江行初雪〉進行遊說。〈江行初雪〉本來都是五票,第四次投票雖只剩水晶一票,但就藝術條件來看,〈江行初雪〉的缺點比〈昔人已杳〉少得多;如果〈昔〉文確實因缺點太多必須放棄,為何不重新考慮優點較多的〈江行初雪〉?這一說,果然使其他評委從膠著狀態中脫離出來。馬森首先表示,〈江行初雪〉的整體處理不錯,但結構稍鬆散,醫生開的藥方和女孩子被吃腦的事寫得不夠明確,水晶則認為作者那樣寫是「有意的隱晦,保持小說的美感。」尼洛認為〈江行初雪〉的主題抓得很緊,文字流暢易讀,吸人腦的事在中國大陸並非不可信,但到底不是普遍的經驗。王文興考慮之後說,如果沒有人願意附議〈冤枉呀,大人〉,他願意改投〈江行初雪〉。馬森立即說,就〈冤枉呀,大人〉和〈江行初雪〉比較,他要選投〈江行初雪〉。尼洛說,根據他歷年的評審經驗,凡有相持不下的情況,經過討論與溝通之後,對選出的第一名,評審委員彼此的意見都會相當接近。

時間已經過了三個多小時。金恆煒認為經過這場爭辯,各篇的優劣之見更為澄清,可以進行最後一次投票,在〈昔人已杳〉和〈江行初雪〉中各只圈選一篇,選出確定的首獎作品。

■第五次投票(只圈一篇)結果:

〈昔人已杳〉:一票(鍾)

〈江行初雪〉:四票(水、王、尼、馬)

正獎選出之後,評委相互討論有無必要給評審獎?結果每人都各有一見,彼此不能說服,一致決定,既然每篇都有若干缺點,評審獎今年從缺。

★推薦獎部分

本屆推薦獎只接受單篇作品推薦,共收作品十四篇。如要逐篇討論、比較優劣,勢必相當費時。經過研商,決定先投票,每人只圈選一篇,再就獲票作品展開討論。投票後的結果,〈柬埔街〉一票(馬)、〈風景舊曾諳〉一票(尼)、〈山路〉三票(王、水、鍾)。

馬森認為〈柬埔街〉感性強烈、描述細緻,手法明晰寫實,顯示作者有高強的想像力和寫作潛力。王文興則認為它雖有創意,但只是與眾不同而已,並不成功,難予肯定價值。

〈風景舊曾諳〉寫一個腫瘤醫生自美返回中國大陸探親的經過。尼洛認為作者以誠懇的態度,完成自然而真實的作品。但水晶認為一個腫瘤醫生不應對大陸內幕了解那麼多,而作者本身熟悉匪情,犯了與素材太近的毛病。另外,寫四舅過去生活那一段,太過細膩是散文,不是小說。

〈山路〉得了三票,王文興認為作者寫情寫景不落俗套,藝術造詣很高,但對那個大嫂的奉獻,感到無法完全置信。尼洛和馬森也認為:那個大嫂所標示的道德層次太高,「可信度」較弱。水晶則認為那是理想主義的作品,揭示的當然是苦行僧式的受苦受難。鍾肇政最後才說,他認為是可信的:那個大嫂當年跑去李家不止是同情和贖罪,更重要的是她具有日本戰俘教育的女性心態;認為完全的犧牲奉獻才是最了不起的女性。

最後評審委員決定本屆小說推薦獎由〈山路〉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