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屆時報文學獎鄉鎮書寫決審會議記錄

鄉鎮書寫是以鄉鎮為對象,空間上的地理特色應標誌出來、呈現出時間的磨痕;人在哪裡,因為人才能夠帶來種種記憶

尋找人的味道           ⊙伊里╱記錄˙整理

主持︰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孫大川、愛亞、向陽
時間︰八月二十日下午3:00
地點︰台北故事館(協辦單位)

劉克襄︰今年的鄉鎮書寫獎共收到一百篇作品,初選委員為蔡其達、盧美杏、吳鈞堯,選出二十一篇進入決選。
鄉鎮書寫獎是去年起開辦的新獎項,投稿量相當大,相對於過去報導文學獎的參賽作品在數量上多出許多。

●評選標準
愛亞︰我認為鄉鎮書寫應將一地實際的情形寫出來,這次作品大都缺乏地方特色,很多人完全忽略了歷史
層面,以致顯得面目模糊。
孫大川︰這次作品能呈現鄉鎮的廣度和深度的不多。我的評審標準︰一、希望看到鄉鎮的實情;二、鄉鎮
書寫仍是文學,文字之美也很重要;三、我看重作品中是否有感情。
向陽︰我會注意四點,一、以鄉鎮為對象,空間上的地理特色應標誌出來加以凸顯、描述;二、描述時是否
顧及到變遷,呈現出時間的磨痕;三、人在哪裡,因為是人才能夠帶來種種記憶;四、寫作技巧。

■第一輪投票,由評審先圈選出心目中的前五名。

結果如下︰〈我的康樂街〉三票,
〈穿越鐵蒺藜與鬼條砦〉、〈風雨之後,島國以西〉兩票,
〈我那凌亂的三重記憶〉、〈二百元,到台中港看十大建設〉、〈大塔山的女兒〉、〈溫暖總是來自有點亂的地方〉、
〈小金呼叫〉、〈挖記憶的礦〉、〈童年的盡頭〉、〈戰地兒女〉一票。

●我的康樂街
向陽︰將人的故事帶入,描述作者「我的」康樂街,題目、內文扣合。文體方面,在結構上以一條街談旁邊的水溝,
照顧到地理因素;談它的老,將整條街的變遷做了交代,並將作者的成長與這條街、水溝連接在一塊兒。
孫大川︰本篇的文字經營得不錯,但觸及的範圍太窄,如果能擴充到跟宜蘭變遷的關係,應會最符合鄉鎮書寫的立意。
愛亞︰本篇的美麗、溫暖讓我感動,但寫實部分不夠,看不到那條街。
三位評審皆同意〈我的康樂街〉入選,並針對第一輪投票的結果交換意見,
之後再進行第二輪投票,以選出另外四篇入選作品。

■第二輪投票結果,以下四篇討論文章獲選。

●穿越鐵蒺藜與鬼條砦
孫大川︰本篇空間、時間寫得清楚,給人有如史詩的感覺。符合鄉鎮書寫的精神,且文字流暢。
向陽︰本篇有如史詩,作者很聰明,從1279年寫起,以「海中一嶼」指稱他所要描述的地方,每個史料用兩行就
過去,很節制,像電影剪接,一個個鏡頭帶過去,直到最後一行才點出是烈嶼。
愛亞︰在鄉鎮書寫中,「現在」是很重要的,本篇雖寫到了烈嶼的歷史、地理、軍事,但對曾去過烈嶼的人而言,
會覺得在文中看不到他們親眼所見的現狀。
●風雨之後,島國以西
向陽︰作者要談的是台江內海滄海桑田的改變,文中的「你」是作者自己在此生活的感覺、感慨,整體而言能表現
出台灣較少被表現出來的,早已存在的、很不同的景象。
孫大川︰從本文可看到台灣作為一個島嶼靠海的情況,以白描的寫實手法,寫得很有感情,含蓄不肉麻。本篇可代
表台灣空間很重要的一部份風貌。
愛亞︰我的感覺作者沒寫出來,但文筆很生動。
●我那凌亂的三重記憶
向陽︰題材特殊,從女性的角度,寫鐵工廠一群由南部北上住在她家,或與她年齡相仿的工人,她對他們的認同、內化。
愛亞︰從題目來看,這篇寫的是小時的記憶,可惜她沒有寫出三重的面貌,因為三重的人和街很有特色,跟台北的
其他衛星鄉鎮都不一樣。
●挖記憶的礦
愛亞︰本篇描寫得很詳細,讓人感動,從中知道了金瓜石真正的歷史、地理的狀況,但也是較少觸及現在。
孫大川︰稍嫌浮面、太輕,給人的感動力不強,但文字不錯。
向陽︰本篇寫的不是觀光區的金瓜石,而是地底下的金瓜石,寫出了特屬於礦區的庶民生活,且寫故鄉帶有感情
,以文雅的文字配合素樸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