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屆時報文學獎影視小說組決審會議紀錄

 愉悅的閱讀 與國際接軌

影視小說到底要偏重哪一點?它是要有創意的、可以引發人想像空間,這就會是個成功的影視小說作品。此外,這是時報文學獎,不能完全只考慮到能不能改編成影視,它是需要有文學素質。評審標準在文學素質與是否有影像畫面這兩邊尋找一個平衡。

 

 ◎白白/紀錄整理

 

 第四十二屆時報文學獎影視小說類的徵文共計收件五百二十二篇(包含來自東南亞十一篇、港澳十八篇、中國大陸九十二篇、美加十七篇,其他地區十二篇),經初審委員石芳瑜、凌明玉、陳栢青、盧美杏、顧蕙倩評選後,有六十六篇進入複審。複審委員為吳鈞堯、周昭翡、楊明,複審結果有十六篇進入決審,分別是
〈混吃等死〉
〈真相〉
〈雪崩之時〉
〈貓城〉
〈讓鱉鬆口的雷聲,是悶是響?我好想知道〉
〈神醫〉
〈模範母親〉
〈耳朵〉
〈無垠蒼穹〉
〈家族遺書〉
〈留神〉
〈流沙〉
〈觸手〉
〈清涼里〉
〈塗鴉〉
〈笛卡兒神話〉。

 會議於十月五日下午二時卅分於中國時報會議室舉行,由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盧美杏主持,首先由林黛嫚、胡金倫、郝譽翔等三位決審委員推舉主席,主席由林黛嫚擔任,開始各自陳述評審標準,再針對十六篇作品進行投票、討論。

 

 ■評審標準

 

 胡金倫(以下簡稱胡):因為評審的是「影視小說」,我會比較疑惑或考慮到底是以小說的文學性為主?還是具有影視改編的預期效果?又或者小說整個呈現有戲劇的畫面?整體而言,前幾名水準非常高。

 郝譽翔(以下簡稱郝):影視小說到底要偏重哪一點?一些改編成影劇的作品,如《俗女養成記》、《花甲男孩》,原作都不像是能被拍成電視電影。所以後來就覺得它是要有創意的、可以引發人想像空間,這就會是個成功的影視小說作品。這是我第一次評這樣的文類,這與我評其他文學獎的時候是很不一樣,整個評審經驗是愉悅的。所以我跟金倫想法一樣,這次水準其實蠻好蠻平均的,或許真的可以提供這些臺灣的影視創作者很多靈感。

 林黛嫚(以下簡稱林):我跟兩位想法很一致,首先判斷如何看待它影視小說組?此外,這是時報文學獎,不能完全只考慮到能不能改編成影視,它是需要有文學素質。所以我的評審標準在文學素質與是否有影像畫面這兩邊尋找一個平衡。確實這批作品在這幾年評審作品中,是有特殊表現的一批。初、複審委員也相當盡責,他們提供不同類型的作品進入決審,有很多作品能讓我們的影視作品跟國際接軌,所以我對創作者賦予高度的期待。

 在三位評審陳述評選的標準後,開始進行第一階段的投票,每位圈選四篇不分名次,之後再針對獲得票數的幾篇,逐一進行討論。

 

  ■第一輪投票:

 

  得二票者:

  〈貓城〉(林、胡)

  〈耳朵〉(胡、郝)

  〈家族遺書〉(胡、郝)

  〈留神〉(胡、郝)

  得一票者:

  〈混吃等死〉(林)

  〈讓鱉鬆口的雷聲,是悶是響?我好想知道〉(林)

  〈模範母親〉(郝)

  〈塗鴉〉(林)

 

  ★一票的討論

 

  〈混吃等死〉

 

 林:這篇寫出大疫後的狀態,雖然書寫時間較早。這次有兩篇寫大疫是我喜歡的,有些能夠寫出時代的變化,這篇是寫疫情狀態。他不只寫疫情是最後一根稻草,他寫的是大陸的青年沒有未來。這個青年範圍是蠻廣的,不只是二十幾歲像胡遷,是已經快要邁入中年,但在這個社會仍看不到未來、希望,寫出了時代的、中國大陸這代人的命運,而且他的寫作技巧很好,也寫出了時代感;他的文字、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很多都是前後有呼應的,具現實感也有文學性。

 這篇是大陸的作者,裡面有滿多胡遷的影子,我覺得這一代大陸作品都是這樣子,寫法、觀感,或者描述的生活狀態很接近,這也是無可厚非的,我強烈向兩位推薦。

 郝:我可以支持這篇。我覺得這篇就是一個大陸的文青,引用卡夫卡跟西班牙詩人羅卡的典故。這是篇在決審作品中,對於文學的技巧跟概念其實成熟掌握的作品,雖然有設計,但設計是很巧妙的,也呼應了疫情時代,以及人跟人之間疏離的狀況。他運用了很多後設的概念在裡面,我覺得這是一篇層次豐富的作品。我沒有把它推到非常前面,是因為裡面很多痕跡是可以被辨認出來的,可是就作品而言,確實是一篇很成熟完整的作品。

 胡:我通常會把同類型作品放在一起比較。這次決審中描寫當下疫情作品有三篇,剛好來自不同地方,一個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古晉東馬婆羅洲,一個是臺灣,就寫防疫戰,負責篩檢工作。如郝譽翔所說,有很多卡夫卡的影子,後來我把我這一票投給〈貓城〉,主要是出生地的關係吧。這次決審作品很多在討論父子關係,〈混吃等死〉也在討論父親跟孩子的關係,以所謂的大膽實驗性、跳脫的文字來看,〈混吃等死〉比〈貓城〉更大膽嘗試、試驗,〈貓城〉是比較成熟,穩穩地說著故事。

 

    〈讓鱉鬆口的雷聲,是悶是響?我好想知道〉

 

 林:這是另一個版本的〈混吃等死〉,只是場景在臺灣。這篇有很多其實讓人不太想去閱讀去選它的原因,比如題目,它從題目開始就在說這樣的社會狀態:處在困境到極致時,讓你想要改變的是什麼?他想知道人生走到困境最後是什麼樣子。這是主角,也是創作者想要去跟讀者溝通的概念。我對這份企圖心非常驚艷,即便我對於他所描述的狀況是完全不瞭解、不熟悉,可是他生動、大膽地描寫,也不管讀者看了是否會不愉悅。

 其實我並不喜歡它的形式、描述的文字,但我會願意肯定它,它勇敢地正視自己所遇到的人生問題。其次,現在的文學作品都要花很多力氣去研究才能夠把它寫好,不管作者是否只能完成這篇,他的生活形態要能非常接近這樣,才能夠描寫得這麼清楚。他是用自己的生命研究來完成這篇作品,這是十分特別的,我會強力支持他,我強力拉票。

 

    〈模範母親〉

 

 郝:我先說它的好處。初看會覺得非常平淡,好像寫一個苦命女人的故事。我喜歡剛開始的生活細節,不動聲色的去鋪排母慈女孝的假象背後那個真實的親情拉扯,一直到最後才真相大白,這非常符合影視。可能因為是影視小說,所以想要去製造懸疑、反轉。我也喜歡以稱謂上的改變來暗示了一個女人的命運。雖然這個翻轉其實很灑狗血或太戲劇性,但考慮到是影視,或許這樣的反轉就如《寄生上流》一樣。在小說或文學中會讓人覺得突兀的戲劇性反轉,若有能處理好的導演,或可在影視中拉出一個張力。這篇小說故事是非常完整的,很符合影視小說的模樣。

 胡:我會用這篇去跟〈耳朵〉比較,這篇很像一本鄉土小說,過去女性鄉土小說寫法,但〈耳朵〉會讓我很期待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最後結局都是一個翻轉,我會把票投給〈耳朵〉。

 林:其實一開始看就知道了,因為題目就是模範母親,最後一定不是個模範母親。作者有些細節描寫得很細膩,但文字沒有特色,這是我選擇別篇的原因。

 

    〈塗鴉〉

 

 林:我很喜歡這篇。這比較像是文學獎的作品,但你看每一小段都有一個標題,這個設計比較像文青。這篇所描述的生活情境,也是距離我很遙遠,但我相信為什麼會有人做這件事情。這也是另一種〈混吃等死〉。他寫出了一個媽寶啃老族,他有他的理想,他覺得塗鴉這個藝術是可以讓他完全付出自己的生活。描寫塗鴉的這個環境很有畫面感、現實感。當然我覺得它是有問題的,作品的敘事結構混亂,有些地方是很想當然耳,這讓我覺得這些細節是想像的而已,這是可惜的地方,它需要再深入研究。

 胡:他在描寫現在年輕人──塗鴉不是全部負面,是一種藝術,像是在各種牆壁上面作畫。美其名是壁畫,其實就是塗鴉。所以我覺得他就是有描寫到反應一些年輕人的心態。            

 郝:我沒有選它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他掌握到一個很好的主題,但沒有把這份文化層面寫出來,他只有寫到表面。就像黛嫚姐說的,沒有把研究放進來,如果他能把那個塗鴉生態寫出來,就會很有感覺。

 

  ★二票的討論

 

    〈貓城〉

 

 胡:它描寫馬來西亞古晉,也就是李永平出生的地方,在疫情之下,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下的女生的故事。裡面角色幾乎都沒有男生,父親就是一個虛虛實實的存在。裡面一直強調和白貓的關係,他將自己和那隻白貓類比。裡頭使用很多隱喻,我自己的解讀是有一點政治隱喻,這是有一點馬來西亞的隱喻:掛白旗,這個在馬來西亞才會發生,你凡是有需要幫忙、焦慮、撐不下去,你就掛白旗,這也是這篇小說不斷地提到。黑與白,正跟負,還有華人跟馬來人之間一點的政治隱喻。還有疫情之下,封城、不能出門,面對焦慮、精神分裂的人,最後見到這種人跟貓一樣,就是生命不重要。他題材很好,但這個篇名完全沒有反映小說裡面的重要性。

 林:這篇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題材,比較可惜的是文字敘事方式有點隨意,沒有經過設計,但他掌握了一個很好的題材。貓的母性意象是很強烈的,作者主要也是由此去書寫。裡面很多異鄉的感覺,因為我未到過古晉,對該地不太了解,他描寫的卻能讓我很有幻滅感,知道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雖說文字沒有很講究,但仍有其架構,結構有所著力。用「作弊得來的領袖地位」這樣的一個隱喻來說社會裡的選擇,他寫出了這個時代,這樣的女性,到底是要怎樣決定人生中間的那種抉擇、中間掙扎。

 胡:稍微補充一下,貓城是指古晉,就是東馬。東馬跟西馬長期處於非常敵對狀態。因東馬所有資源、經濟全被輸入到西馬中央政府。所以東馬它其實是最有錢、富有的,但它的經濟命脈全都被西馬拿去。那當然個人解讀就是貓,他講的這個城市就有點像母貓,他是附屬城市不具主流地位。古代母親代表陰性,也有點像是附屬、不重要的東西,但這是我自己的解讀。

 林:那也是因為你才會看到這個歷史淵源。

 郝:我其實很喜歡這篇小說,就是關於貓的描寫以及隱喻他們母女關係。他在處理「吉蒂」,是花很多篇幅去描述學校霸凌,但我覺得這部分處理的太簡單。這個軸線拉的不好,因為他一方面想要拉家庭這個親情軸線,一方面要拉學校霸凌的軸線,吉蒂的那個背叛,我覺得他下的太快了。但他寫那種沒來由對生存的一種厭惡的部份寫得是很好。

 胡:這個吉蒂到底是不是同一個族群的女生?因為我是馬來西亞人,所以會隱約覺得吉蒂到底是印度人還是華人?交代不清楚,產生敗筆。

 

〈耳朵〉

 

 郝:這篇也是做了反轉,裡面設計了很多線軸,當然也有灑狗血的地方,譬如高中懷孕,從此扭轉了人生。她一定要生的那個部分太戲劇性,似要營造戲劇衝擊強烈、張力的作品,才作如此安排。不然這很難說服我為何會決絕地下此決定。但它的好處是,作者設計、安排了一些伏筆很好,譬如說耳朵這個意象設計得相當好。它是一篇能成為影視取材的作品。

 胡:耳朵本來就是個意象。耳朵就是個漩渦,漩渦裡是越挖越深,往下挖有探索祕密的意象。而耳朵藏汙納垢,裡面藏了很多秘密、很多髒東西,到底要挖多深才會把這些髒東西挖出來,把它變得乾淨。這其實隱喻她埋了那個小小的屍體在裡面。但中間有些情節無法理解,產生錯亂。

 林:我覺得耳朵這個意象其實是他的創意,可以窺探別人,交代一些事情。但他有點俗氣,如敘事手法,包括主角取名、用詞,好像故意要貼近我們生活空間,可是又浪費了耳朵這個創意,中間很多串連處交代不清,說服力還是差了一點。

 

〈家族遺書〉

 

 胡:這篇使用大量台語來書寫,作者故意以漫不經心的方式去寫他的老爸,就是台語說「沒路用」的一個老爸。我覺得他的創意是在過春節時,以每天不同的事情發生,把家族裡的一個傳統,來描述那個傳統社會下父權關係。這篇像是家族小說,女人出頭天就是靠女性來養家,小說的老爸完全失去尊嚴,在決審作品中是較有創意的。

 郝:其實我還蠻喜歡這篇的,因為它真的很像現在臺灣蠻受歡迎的一些戲劇,《孤味》或《俗女養成記》。唯一的缺點就是,語言上沒有統一。他真正寫活了臺灣當代尤其是六、七十歲那一批更年期的男性,年輕時總是異想天開,然後叫老婆來收拾爛攤子。到老了就一直在鬧情緒,全家都被他搞得團團轉。這一部分寫得很生動,讓我聯想到我身邊好多類似這樣子的男性,覺得很接地氣。

 林:我沒有選它是因為,他用了一個看來很有創意的東西,以臺灣的俗諺來舖陳設計,但又完全沒有情節去對應,這樣的設計不但不能加分反而扣分。再者,作為一篇完整的小說,這篇我覺得是有一點點大綱式的,對於人物的心理刻畫還少了一點。

 

〈留神〉

 

 胡:這是描寫臺灣民間信仰「起乩」。題目非常好,〈留神〉其實就是有沒有專心;還有就是請神上身有沒有再留下來。這裡面描寫兩層父子關係,一個裡面無父無子;一個有父有子但非常疏離。他沒有詳細說明阿國是不是老頭的兒子,但作者故意描寫老頭把阿國當作一個兒子來看待,希望他能繼承他的事業,最後沒有如願。所以少年去回想父親及其關係,而且用乩童請神上身來描寫生死的關係,對我來說是滿有創意,它有《父後七日》的影子,但文章裡的老頭對阿國的存在,作者故意做兩種不同的對照。

 郝:這篇整個氛圍是營造很成功的。但是它有一個很沒有辦法說服我的地方,就是有一點刻意。少年遇到老頭,其實是無意間遇到,這個老人就跟他講了這個故事。這個設計跟鍾孟宏的《停車》一模一樣。這個連結點很弱,而且很不自然。

 林:這個題目取得很好。但後來我沒選,文章欠缺合理性,包括說一個人闖進去,留下聽老人講故事,並幫他繼承。

 

 第二次投票前,評審們自動放棄〈模範母親〉及〈塗鴉〉。

 

  ■第二輪投票:

 

  (採計分方式,最高以6分計,依次遞減)

 

.十四分〈混吃等死〉(林5胡4郝5)

.十分〈貓城〉(林4胡3郝3)

.十一分〈讓鱉鬆口的雷聲,是悶是響?我好想知道〉(林6胡1郝4)

.十分〈耳朵〉(林3胡5郝2)

.九分〈家族遺書〉(林1胡2郝6)

.九分〈留神〉(林2胡6郝1)

 

 經過反覆的推敲琢磨,第四十二屆時報文學獎影視小說組的得主終於誕生,首獎是〈混吃等死〉,二獎為〈讓鱉鬆口的雷聲,是悶是響?我好想知道〉,佳作為〈貓城〉、〈耳朵〉。恭喜所有得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