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時報文學獎新詩組決審會議記錄

首重能夠感動,即能掌握作者意涵,其次是意象精準、語言節奏清楚。每年都很怕傳統的東西被拋棄,很慶幸今年沒看到「火星文」

主持︰劉克襄(人間副刊副主任)
決審委員︰翁文嫻、張香華、吳晟、陳黎
時間︰9月7日 14:30
地點︰時報大文化中心會議室
記錄整理╱劉梓潔

今年的時報文學獎小說組收件434件,包括台灣390篇、大陸25篇及海外19篇。
初審委員陳斐雯、林沈默、劉克襄、陳大為選出37篇進入複審;
再由複審委員初安民、楊佳嫻、唐捐、鴻鴻選出15篇進入決選。

各評審先交換評選標準:
陳黎選詩的標準放在完成度高,文字密度精準,語言企圖大,以往曾評得很痛苦,但今年很樂意選出幾篇好作品。
吳晟讀詩則首重能夠感動,即能掌握作者意涵,其次是意象精準、語言節奏清楚。
首次擔任評審的翁文嫻則難掩訝異與失望,認為這批作品有前人影子固然無可厚非,但詩人的質地很模糊,儘管詩的詞語很懂得蔓延,但存在與探尋的狀態很模糊。
張香華的標準亦傾向吳晟,每年都很怕傳統的東西被拋棄,很慶幸今年沒看到「火星文」,反而有幾篇語言精鍊令人感動。

接著進行第一次投票,因考慮新詩組向來交集較小,固每人投四票,以增加作品受討論機會。投票結果:
一票作品:「看見」(吳)、「春風斬」(陳)、「戰爭論」(翁)、「荒年」(吳)、
「合十的壁虎」(陳)、「我們都瘦弱」(翁)、「三角地」(張)、「舌頭探險」(翁)。
二票作品:「魚之舞」(陳、張)。
三票作品:「現代」(陳、吳、張)、「注音」(吳、翁、張)。

在一票作品討論中,吳晟特別為「看見」拉票,認為這是一篇直接受到感動與衝擊的作品,看似題材平凡,
其實隱含深沈控訴,你我交互的關係諷刺對比清楚;
陳黎則認為過於簡化、粗糙;張香華表示雖括號交代不清,但旨意鮮明,可附議。
「春風斬」是陳黎從頭到尾「力保」的作品,雖然以四行一節、隔行押韻的傳統結構,但內容已涉及地球、人生、
生殖、情慾及生命的回饋與依循,尤其驚訝其對情愛典故引用自然質樸而不損意象;
翁文嫻表示這是唯一用到古代典故的一篇,其俯瞰、宏觀的效果表現出來了,細緻的撫觸還出不來,但仍可附議。

其餘的一票作品,投票評審雖都有偏愛的理由,但皆表示可割愛。如:吳晟認為「荒年」有社會時代性;
陳黎欣賞「合十的壁虎」字句的創意;
翁文嫻讚許「我們都瘦弱」有片段詩質,動作細緻,但句子的內質不易解碼,較屬可惜;
張香華則喜歡「三角地」的不輕佻的調皮趣味;
翁文嫻認為「舌頭探險」句子順暢、感官描寫有趣,但詩的意圖不大。

兩票作品「魚之舞」寫幼年朋友游泳溺斃,陳黎認為雖達到語言效力,但素材不夠精準,有點浪費;
吳晟認為其雖有點新穎創意,但分行有問題,且回溯與比喻不夠清楚;
翁文嫻則表示主題太狹小,沒有從中獲得更深的訊息。
三票作品「現代」,翁文嫻認為寓意不錯,但語言稍嫌呆板;陳黎覺得這是一篇完成度高的作品,
形式內容搭配得宜,可惜是「現代」特質不足;
吳晟認為閱讀順暢、意象有新鮮感,沒有阻礙與壓迫;
張香華亦認為其運用重複的技巧,使現代的鼠灰色增添詩的畫面感。

另一篇三票作品「注音」,吳晟笑稱這是「陳黎的翻版」,題旨很清楚,經過巧妙安排,清新亦讀,
張香華也附議這是不呆板的一篇;
翁文嫻認為作者對語言很投入、很專心經營,是有情感的一篇,但擔心「注音」問題不容易說服讀者;
陳黎認為這篇雖過於簡化,有很多明顯缺點,但具有敏感、單純等特質。

接著就「春風斬」、「看見」、「魚之舞」、「現代」、「注音」五篇作品進行第二次投票。
第一名給5分、第二名給4分……,以此類推。
統計結果:「注音」16分(陳2分、吳5分、翁5分、張4分)、
「現代」15分(陳4分、吳3分、翁3分、張5分)、
「春風斬」12分(陳5分、吳2分、翁4分、張1分)、
「看見」9分(陳1分、吳4分、翁1分、張3分)、
「魚之舞」8分(陳3分、吳1分、翁2分、張2分)。

主席宣布:新詩首獎「注音」;評審獎「現代」、「春風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