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決審會議記錄

散文一向被認為是非虛構的文類,是一種生活見證,為表述情感、觀念而訴諸藝術手段的一種價值。

創造生命中的散文曲宴        ⊙吳億偉/記錄整理

日期:九十年九月十日

決審委員:焦桐、蕭蔓、許舜英、舒國治、張曉風

主席:楊澤(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任)

 

第二十四屆時報文學獎 甄選獎散文組合格件數共計三三二篇。
初審委員為蕭淑芳、方梓、蔡其達、夏瑞紅、鄭美里、柯翠芬,選出三十五篇進入複審。
複審則由陳幸蕙、愛亞、蕭蕭、鍾怡雯、向陽負責,選出十篇進入決審,
最後再由焦桐、蕭蔓、許舜英、舒國治、張曉風進行決審。
進入決審十篇作品為:〈午後,我在南國之海〉、
〈皆造〉、
〈賣豬血糕的阿伯〉、
〈以重複來考驗這可笑的本質〉、
〈我所看見聽見的某個夏日〉、
〈散文苦兒流浪記〉、
〈一些無可名狀的〉、
〈一葉情〉、
〈暴食的藝術〉、
〈鄣山記〉。
其中進入決審的前三篇作品為:
〈一些無可名狀的〉十五分(陳5、向3、愛4、鍾3)、
〈我所看見聽見的某個夏日〉十三分(陳4、向4、蕭1、鍾4)、
〈以重複來考驗這可笑的本質〉十分(向5、鍾5)。

  • 評審標準
    張曉風:我期望看到題材較為特殊的散文作品,內容題材能與現代社會及人心現象做聯結。此外,一篇好的散文有其樸素而特殊的修辭方式,文句的表達能呈現出一種修辭美學,不聳怪也不平淡。焦桐:我重視散文所呈現的思想深度,也就是散文所提出的意見。散文一向被認為是非虛構的文類,是一種生活見證,為表述情感、觀念而訴諸藝術手段的一種價值。讀散文時,我會注意其思想幅度。許多人下筆時,充滿喧囂、糾纏,這些特質都是文字的垃圾場,散文裡真正高明的情感表現,是精確的,不是模糊偶然的,能表現出一種精緻感。此外,一個優秀的散文選手,必定是個嚴謹的修辭家,文字乾淨俐落樸素。

    舒國治:從散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氣質、態度及寫作角度、眼光,也可看出作者的人生態度。這次入圍的十篇作品中,題材內容多半較為偏一點。從中分類,可看出有些文章平常受到媒體文化的影響甚多,有些文章吊書袋,這是完全不行的。

    蕭蔓:我要求散文的速度,比詩慢,但要比小說快。此外,意境的傳遞也十分重要。兩、三千字的散文,可以有長篇小說的張力,而且更「張」更「厲」。也可以佔滿整個副刊的版面,卻遠不如一行詩,那樣直搗黃龍。我評審的觀點,沒固定的邏輯系統,完全在好不好看、看的時候過不過癮、看完以後記不記得。

    許舜英:我不用一套規格化、一致性的價值來欣賞散文,每篇文章都給人個別的閱讀經驗。隨著閱讀情緒境況的變換,美學品味、感情的認同、作者的觀念、技巧、氣質、腔調等特質皆可能成為引人入勝的關鍵。身為評審,我發現,是否有些我不那麼喜歡的作品,也有可能要承認它是個好作品呢?「鑑賞力」並不是一種民主化的過程。

■第一次投票結果

0票3篇:〈午後,我在南國之海〉、〈賣豬血糕的阿伯〉、〈鄣山記〉

1票2篇:〈散文苦兒流浪記〉(張)、〈一些無可名狀的〉(許)

2票2篇:〈以重複來考驗這可笑的本質〉(蕭、許)、〈我所看見聽見的某個夏日〉(焦、許)

3票3篇:〈皆造〉(舒、張、蕭) 、〈一葉情〉(舒、焦、蕭)、〈暴食的藝術〉(舒、張、焦)

△三票作品的討論
●〈皆造〉
舒國治:這篇十分突出,進行完整,文字有韻律,兼顧意象,在重要之處,意象發展很強的高度。題材特別,情節
感動人,是一般人不太有的遭遇,發生在家裡的悲哀,讀完令人不忍。這種題材,不是可以隨手用來寫散文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願意拿悲傷的事物來寫,因這難以下筆。

蕭蔓:讀來流暢,使人感傷,作者人生遭遇竟如此淒厲。這可能也是一個虛構的故事,猶然引起我的震撼;〈皆造〉
有個令人吃驚的災難題材,使用恰當的比喻及明示。我想這終究是一個人一輩子只能寫一次的文章,尤其讀到文章中
「想起平克佛洛依德樂團的封面,兩個朋友握手,右邊的人卻自顧自燃燒起來,告別離去,」這樣的句子,令人感動。

張曉風:選材特殊,作者描述的「死亡」與古典文學中的「死亡」不同,抓住了時代性。作者聰明的用道具作為
媒介,並把道具的地位提升很高,手法高明。這樣的題材可能會寫得哭天搶地,但作者布局完整,描述節制平緩。

焦桐:我不喜歡這篇文章。情感不夠真實,修辭比喻過於造作,因此它的描述流暢和布局完整反而顯得流氣。我推
斷本文出自善於編造故事的老手,但編造故事不等於能把散文寫好。近年來散文在台灣的發展大多附隸於故事,這
種現象的流行,意味著散文評審太容易被故事迷惑抑或是散文寫手的創作瓶頸?本文有許多散文基本動作的缺失;
比如不恰當、凌亂的比喻、不準確的修辭、依賴俗套的描述惰性等等,都顯現它不是一篇好的散文。我不認為好故
事能彌補這些缺失。

  • 〈一葉情〉
    蕭蔓:不知是有意、無意,這篇文章曖昧得不得了。開始讀,以為是「不倫之戀」的華麗版。再讀,好像又不是。總之,它一直讓我想搞清楚,這些「女人頸背」、「躡手躡腳」、「橫渡暗房」,到底是故意?還是無心?我不免懷疑,是拿捏的比例出岔,想像與文字脫軌,才創造出這樣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文章?還是尋常母女的思念,到了「濫情」的筆下,被描述得七彩絢麗。猶豫後還是選它,不計較文字的濃郁、古早,選它,無非是因為閱讀時,被引發出了感動和想像。舒國治:這篇文章有華南式院子裡,在井水邊提水洗老奶奶長頭髮的鹿港風味。是那樣的生活所發出專屬女性的觀察。作者專注細膩描寫那種昏暗光線下的舊日情景,這是寫散文很好的習慣,也是開發新題材的態度,雖然它有種女性自覺課題的風味,不是我想去鑽研的,但不失為一種描摹的開端。若作者的形容能再簡淡點,寫得更空遠點,會更好。

    焦桐:透過藥草追憶母親的氣味,將描述者與母親之間濃稠的親密關係、家庭生活、人情恩怨、成長經驗,結構完整,情感含蓄而豐富,描述線索繁複而清楚,許多細節描寫深刻動人,作者深諳選擇有代表性的材料。雖然在修辭上略有瑕疵,但小疵不掩大瑜,值得推薦。

    張曉風:對於嗅覺世界的描繪,是很好的嘗試,但作者並沒有對廣大的嗅覺世界提出特殊的想法。與母親的關係以新角度切入,書寫曖昧,表達不清楚,有事要說卻又沒有說出。修辭矯情、不自然。

    許舜英:創作想法及美學風格上較為保守,美則美矣,無獨特個性。作者精心經營美術性的感官意象及場景氛圍,也有足夠的敏銳度去喚起細緻的感官經驗,但它的感性及語言有一種太過浪漫的文藝腔,語言上沒有創新。

  • 〈暴食者的藝術〉
    舒國治:是篇嘲諷式的文章,有很多不錯的段落,卻因段落中太多精確的密度,讓結構出了問題。有許多可自我獨立、自成篇章的段落,而使其閱讀上缺乏柔順優雅的韻律,需要停頓,咀嚼方才句子中的辨證。如同一棟大樓,每層建得美輪美奐,但分隔開來,無一順暢動線,只能一次看一層樓,各樓不相干。這樣的結構很可惜。焦桐:這是一篇評論飲食文化的文章,敘述暴食、絕食現象,從餐廳促銷手段、電視節目、漫畫到觀看兩性平權,批判有力深刻,深具文化省思,語言敏銳而機智,生活感十足,可惜結構鬆散,段落與段落間並非有機發展。

張曉風:飲食文學的寫作,從一開始唐魯孫、梁實秋書寫大陸美食的懷舊式散文,到逯耀東一代,主要談論食物本
身及如何製作,再到焦桐,把食物和作者心情對照連結。這篇文章做了新的開發,不論美食,而談述暴食暴飲的飲食
現象,表達切合時代。

蕭蔓:題材迎附時髦流行,佈局凌亂,缺少新意。

許舜英:題材不錯,可惜無特殊想法,演繹觀點時缺乏想像力,沒有在暴食這件事上有獨特的觀點。

△二票的討論

  • 〈以重複來考驗這可笑的本質〉
    蕭蔓:這篇非常有文字性,翻譯筆法高明,台灣缺乏這樣的散文作品。具疏離性,作者用一個很刺激的手法,外表不著痕跡,但內在澎湃激昂。如同閱讀吳爾孚的翻譯文章,文字進行無規律可循,每次閱讀都有新的獲得,文字功力是台灣散文少有的。若能少去吊書袋的部分會更好。許舜英:我欣賞這篇對「題材」的態度,不容易捕捉到主題,有種很另類的主題意識。文章呈現特殊的節奏,如電影一連串影像的剪接,故佈疑陣,技巧熟練,有哲學趣味,隱晦中有張力。

    焦桐:不易閱讀,所提出的問題耐人尋味,對音樂的描寫生動精采。可惜文字糾纏累贅、形容詞疊床架屋,除了第四節的敘述稍嫌概念化外,其餘部分都滿流暢的。

    張曉風:描寫人與距離之間的感覺很不錯,但有粗糙之處,用詞方面不夠嚴謹。文章中引人入勝的經營點,無法持續到文章最後。

    舒國治:這篇有結構的問題,不是篇令人想往下讀的文章,因為這只是作者心有想法、略有情緒的推演。寫這樣的東西必須有方法,描述至尾要能抓住人心,顯然作者在這方面的能力較為不足。文章建立出的距離感很好,但無渾然凝聚的風味。

  • 〈我所看見聽見的某個夏日〉

焦桐:是一篇生活札記,反映出對生活的熱愛及珍惜。敘述從容冷靜,文字生動,作者善於思索,觀察細密,文
字乾淨俐落,充滿節制力量、結構完整。但過於展示昆蟲知識,沒有與王漁洋的神韻緊密結合,反映文章鋪陳不當。

許舜英:作者並沒有將王漁洋的論文寫作和這篇散文,在思想和結構上做相關的連結。文中一些趣味之處,滿吸引人。

舒國治:作者從所談論的事情回到論文當中,並沒有什麼變化。文中有過多的分心。若作者能把自己散發出去,追
尋到更深遠、有趣的地方,甚至只看到一點點靈光,就返回論文,以這種方式來寫,或許會更好。

蕭蔓:用動物、植物、詩人等等來表達空虛的感覺,對孤寂意境的表露無遺。

△一票的討論

  • 〈散文苦兒流浪記〉

張曉風:優缺點十分明顯,但討論散文中,我希望能出現這樣的東西。作者並不是要寫一篇散文,而是要寫散文
這個東西,很特殊的想法,有許多不錯的比喻,但有用典錯誤的現象。這一篇我不堅持。

  • 〈一些無可名狀的〉

許舜英:我最喜歡這篇,語言風格及段落都打到我心。相對於〈一葉情〉較文學性的文字,作者不用華麗的詞藻、修
辭,只運用簡單詞彙及日常語言結構出一種特別的文體。文章所要講述的是現實生活和創作世界的衝突,經過一種
語言的表演,使這種簡單的想法,表達完整。

蕭蔓:這篇文章文字口語,十分不錯。「就這樣一年一年老去」的描述很真切,懷著年輕人的觀點。但內容主題令人
厭煩,作者對於老去、回首的描述境界,沒有跳脫。利用詩人的角色來談述這些事情,有些牽強附會,沒有抓到重點。

舒國治:文章的年代、歷史、生活寫得太寬。從瑣碎的生活細節中,自我發問進而論述,在段落推陳上有結構的
缺失,閱讀後較難有心靈上的獲得。

焦桐:是一篇論文學創作的散文,思想觀念和生活經驗緊密結合,有憧憬、有讚美、有批判、有嘲諷。比喻準確、
文字老練、從容出入抽象概念和生活瑣事。有些修辭不夠仔細。

張曉風:這篇我把它與〈散文苦兒流浪記〉歸為同類型,也是篇討論「文章」的文章,論述重點在於文學創作者本
身。主題沉重,可惜所要論述的東西太大,作者難以駕馭,到後來變得不了了之。

經過評審的討論之後,進行第二次投票,針對先前有票數的七篇進行圈選,每位評審從中選出三篇,並按照名次高
低分別給予5分、3分、1分。
■第二次投票結果:
〈皆造〉:18分(蕭5、張5、舒5、許3)
〈以重複來考驗這可笑的本質〉:9分(許5、焦3、蕭1)
〈暴食的藝術〉:6分(舒3、張3)
〈一些無可名狀的〉:2分(張1、許1)
〈我所看見聽見的某個夏日〉:1分(焦1)

〈以重複來考驗這可笑的本質〉、〈一葉情〉同為九分,評審以舉手投票方式決定第二名的篇章。
〈以重複來考驗這可笑的本質〉(蕭、張、許)
〈一葉情〉(焦、舒)

第二次投票結果由〈皆造〉獲得本屆時報文學獎甄選類組首獎,第二名為〈以重複來考驗這可笑的本質〉,第三名為〈一葉情〉。